正规上门收购古董研究员,请各位书画朋友晒晒自己的作品好吗?
展现00
练字者
刚刚
我上学时也只是喜欢写字,穷,没条件买字帖,看人家漂亮,就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比划,觉得写得像了才罢休,发誓,从没练过毛笔。练了2个月基础(平均每天约三四个字),现在我做到了:敢要,我敢写!兴趣,是最大老师!写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请大家及楼主多多指点,用大家发财之手多给些评论!编辑搜索学习毛笔书法的app四十岁可以学书法吗40多岁如何练书法学习书法最好的app50岁学书法最好的方法40岁了还能练书法吗编辑
搜索
昌宁县李发祥书画作品
名家书画私人定制李老十书画作品值多少李可书画作品欣赏大全焦墨山水书画作品欣赏广东原创书画作品大赛宜昌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屈原
[春秋战国][公元前339年-前278年,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一周岁,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屈原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 周显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回故乡乐平里,与昭碧霞定亲。 初露才华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变法改革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 各种法令。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谗而见疏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为了打破 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贿赂楚国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屈原极力劝谏,但是楚王不听,楚怀王听信张仪的.,就把相印授予 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怀王以为张仪怪他和齐国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广袤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回来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汉中郡沦陷。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大败。韩、魏趁机偷袭楚国至邓(今襄樊北),楚-队兵畏惧,从秦国回归。韩宣王死,在位二十一年。子襄王仓立。孟轲议定在周赧王三年离开齐国。孟轲主张“性善”,劝齐宣王行仁政,劝滕文公行“井田”,均因为迂阔难行,不受两国采纳。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在位共二十七年。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初次流放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0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 二次流放 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年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 自投汨罗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消息传来,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汨罗江而死。终年62岁。
王昭君[汉][公元前52年-前15年,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 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王昭君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王昭君画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人物生平 昭君入宫 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普通的民家(和屈原是同乡)。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绪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匈奴说起。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姡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单于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的过他。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 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 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也写作伊屠牙斯),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大阏氏的长子嫡于雕提模皋继位,号为复株累若鞮单于。依照匈奴的礼俗,嫡子可以娶庶母做妻子。雕提模皋想按照匈奴的风俗“子娶其母”娶王昭君为妻。这跟封建的伦理道德相抵触,所以王昭君给汉成帝上 书要求返回汉朝。但汉成帝回书敕令王昭君遵从匈奴的风俗。于是,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 王昭君与复株累若鞮单于年龄相当,与呼韩邪单于相比,复株累若鞮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若鞮单于与王昭君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又生了二女,长女名叫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居次就是公主的意思)。王昭君做了两代单于的阏氏,胡汉60年没有战争,这在那个时代是罕见的,她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历史评价 昭君卒于何年,不青冢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 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93;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单于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由来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闭月”: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杨玉环被选进宫时,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情景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宫女们也议论纷纷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沉鱼”: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 “落雁”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四大美人趣说 西施是大脚,发明了遮脚裙。 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应该是比较明显,虽然每个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显也看不出来,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发明了垫肩。 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美女也有缺陷,再加上古人的审美观和现代人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不应该去批判任何一位古代四大美女,因为各有各的优缺点。 昭君后嗣 伊屠智牙师,右日逐王(后来爵位升为右谷蠡王)。匈奴的单于是可以传弟的。呼韩邪一生共娶三女,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伊屠智牙师以外,其他6人居然都当过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韩邪之子。复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谐若鞮单于,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复株累若鞮之弟。 车牙若鞮单于,名且莫车,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谐若鞮之弟。 乌珠留若鞮单于,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车牙若鞮之弟。 乌累若鞮单于,名咸, 13—18年在位,乌珠留若鞮之弟。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名舆,18—46年在位,乌累若鞮之弟。 《后汉书》说呼都而尸单于想要把单于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杀害了伊屠智牙师。
慧安[隋][公元582年-709年,隋末唐初僧人]
(公元582—709年) 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人。隋大业(605-618年)中,开通济渠,强征民丁,饥者甚众,慧安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隋炀帝听说此事便要召见他,他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 其后,慧安游蕲州(今湖北蕲春),止于终南山。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为其造招提寺。 后来,慧安返回湖北,入玉泉寺。当时神秀禅师逝世,众僧请慧安主持玉泉寺,慧安不从。后归嵩山嵩岳寺。弟子都非常尊敬他。武则天派人把他迎到长安讲经说法。武则天问他:“大师甲子多少?”慧安说:“不记。”武则天又问:“为什么不记呢?”他回答说:“死生之身,若循环无端,焉用记?何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闻无见。若有起灭,乃妄想耳。从初时至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之可记严?” 慧安在世128个春秋。当时人尊他为“老安国师。”
杨守敬[清][公元1839年-1915年]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号邻苏老人。系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 杨守敬,1839年5月27日(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出生宜都县城,自小在家读私塾,成年后经商之余继续攻读。1862年二十四岁中第八十名举人。1865年考取北京景山官学教习, 1874年考取国史馆誉录。1879年以知县候选。1880年出使日本,充当公使何如璋的随员,负责馆内文化事务。1882年选授黄冈县教谕,1884年6月归国任黄州府学教谕。7月,黎庶昌奏保杨守敬“学问优长,与东土人士交接,甚有声誉”,以知县遇缺即选并加五品衔。1888年湖北学政奏保“公博学多闻,士林推重,加一级”。1899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任为两湖书院教习。1902年调任勤成学堂总教长。学政蒋式芬奏保杨守敬“学术渊博,后进师资,研精考古,至老不衰,为湖北师儒,宿学之冠,加四品衔”。1903年朝廷开经济特科,总督张之洞、巡抚端方合词保奏名列第一,云:杨守敬“老成硕望,博览群书,致力舆地学数十年。于历代沿革、险要洽熟精详。著书满家,卓然可传于世”。1905年,提学使黄绍箕聘为学务处议绅。1906年5月,选授安徽霍山县知县,辞未赴任。1907年,改勤成学堂为存古学堂,仍任总教长。总督张之洞保以内阁中书用。礼部陈宝琛咨举为礼部顾问官。1910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4年总统、副总统雅重于杨守敬,敦聘为国府顾问,他以年老致仕,不求闻达辞。又催扶杖北行,以参政院参政相嘱,他谓政治学非所长,力辞不获。并聘为清史馆纂修。1915年1月19日(民国四年甲寅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北京无疾而逝。大总统策令云:“参政院参政杨守敬,学术湛深,著述宏富,硕德耆献,海内知名。其生平事实,著宣付国史馆立传,以彰宿学。”归葬之日,0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葬祖茔龙窝。 杨守敬既是历史地理学家,又是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在以上这些学科领域内,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历史地理学方面,贡献尤为卓越。其代表作《历代舆地图》和《水经注疏》。《历代舆地图》三十四册,包括从《禹贡》九州到明代疆域共绘历代地图一千九百二十八幅,是研究我国历史地理沿革的一部重要图册。用今-光来看,虽其精确程度不无可议之处,但在当时测绘条件下,能以个人之力完成如此巨大工作量,不能不使人敬佩。《水经注疏》是在我国舆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名著,乃杨守敬代表作之一。该书在学术上所取得之成就,远远超过明清以来诸治《水经注》专家如朱谋土韦、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王先谦等人。 近代学者罗振玉氏曾将他在舆地学方面之成就,与王念孙、段玉裁之小学和李善兰之算学,并誉之为清代“三绝”。北京大学教授袁同礼先生亦称颂杨氏所建之功,实“开舆地学之新纪元”。 在金石学和版本目录学方面,他的贡献也是很突出的。其主要著作有:《湖北金石志》、《三续寰宇访碑录》、《日本访书志》、《丛书举要》等。《日本访书志》,是他在担任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的随员期间,在日本书肆收集我国流传日本的古籍而编辑成的一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书中收录了不少国内业已失传的古书书目,历来受到国内图书馆学界极大重视。另一部由黎庶昌署名、实际由他编辑并督刻的《古逸丛书》,其版刻之精和收书之善,在当时日本刻书界和中国学术界,均公认已达到最高水平。杨学敬在日本期间,和各界人士——特别是文化界、学术界人士,往来十分密切。如著名雕版师木村嘉平、书法家日下部东作(号鸣鹤)、汉学家冈千仞等,都和他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友谊。《日本访书志》的素材收集和《古逸丛书》的木版开雕,就是在日本文化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 杨守敬在书法方面,造诣亦很深。他擅长隶、楷、行、草诸种字体。国内不少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竞相收藏有他各种字体的手迹,视为墨宝,倍加珍惜。今武汉市、黄冈等地,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他书丹的碑刻,被视为重点文物保护。他的书法对日本很有影响,日本大书法家日下部东作,曾虚心向他请教,两人相互切磋琢磨,成为师友之交。直到现在,日本书法界,还在研究、提倡杨守敬的书法。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四日,日本书论研究会在京都思文阁会馆,举办了“杨守敬逝世七十年纪念展览会”。展览内容包括杨守敬著作和书法两大类,共有展品一百八十件。有关书法部分,不少展品是从东京收藏家借来,大部分还是初次公开展出。 在藏书方面,杨守敬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藏书有多少,据他自己给友人黄萼的信,说有“几十万卷,其中秘本亦几万卷”。在这些藏书中,有不少为唐、宋、元古钞本和不见于各家著目的宋、元旧版医书,还有从日本购回我国流传在外的三万余册珍本。杨守敬为祖国保存古籍的功绩,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负责人李一氓建议整理出版《杨守敬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首都师范大学谢承仁教授为主编。历时十余年,《杨守敬集》十三册于1995年出齐。 宜都市博物馆、杨守敬纪念馆分别举办有杨守敬生平业绩纪念展。杨守敬故居、杨守敬墓于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安之[明][公元1582年-1659年]
文安之(1582—1659),字汝止,号铁庵。夷陵鸦鹊岭(今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畈村)人。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史著述家。《明史》有传,时处于明王朝覆灭之际。永明王拜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文安之“见国势愈危”,毅然举起“扶明抗清”的旗帜。永明王逃到了缅甸,国土尽失,因复明无望,文安之忧郁而死。
郎世宁画的乾隆后妃画像哪个最美?
讲述正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背景吧,这与中国近代绘画有着很大关系。
听到郎世宁的名字,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意味着是一个中国人,毕竟这听起来是一个中国的名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郎世宁是康熙朝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
他为何能够为乾隆以及乾隆的皇后妃子们画像呢?
还要说到他年轻时的事迹,他19岁时就加入了耶稣会,并且运用自己的绘画才能在当地的修道院中画了两幅宗教相关的画。但是更加吸引他的是东方神秘的中国,郎世宁就主动请求教会派他到中国去。
来到中国后,他因为绘画的才能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进入如意馆,从此成为了一名大清朝的宫廷画师。
但是郎世宁的西方油画并不被康熙喜欢,因为油画不易保存,时间长了就会发生颜色上的变化。
于是郎世宁学习中国的绘画方法,将中西方绘画法结合起来,并且郎世宁将西方的很多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画师,他还将自己毕生研究教给了自己的十多个徒弟,所以清朝时的很多绘画作品都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乾隆及其皇后、妃子的画像就是这中西合璧的产物。
那么在乾隆的十二后妃中,哪一个最漂亮?接下来我们一一来介绍。1、富察皇后
乾隆皇帝的皇后富察氏是他的原配夫人,两人感情非常好,乾隆刚刚即皇帝位就将她封为皇后。仅仅从画像上就可以看得出她出身高贵,并且看上去她十分和蔼温柔。
2、慧贤皇贵妃
慧妃也是很早就陪伴在乾隆皇帝身边了,乾隆登基之后,就把她封为贵妃。她的父亲是大学士高斌,出身也是名门世家。从画像来看,她的眉眼也是很慈祥的呢。
3、纯妃我个人认为纯妃比皇后和慧妃都要漂亮,看上去更有气质。她与乾隆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她在皇宫中一定是有一定地位的,毕竟母以子贵。
4、嘉妃
这位妃子的面容也很美,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与纯妃比起来,她的脸上缺少了一份温和,多了一点冷漠。查阅之后,我明白了。她虽然跟随乾隆很早,但是地位很低,并不被重视。她过得很平淡,她清楚自己在皇帝眼中的位置,也就不再奢求。
5、令妃令妃大家听起来就很熟悉了。令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这也是因为她的儿子做了乾隆的接班人。她的脸上看上去多了一些沧桑,她原本只是一个宫女,最后成为贵妃,这一路一定很不容易。
6、舒妃
舒妃有一个很出名的祖父,纳兰明珠,康熙朝的宰相,可见其家世显赫。样貌也十分标致。
7、颖贵妃
这位皇贵妃来自蒙古族,有一个好听的姓,巴林氏。
8、惇妃
她来自满族的正白旗,比乾隆小三十六岁,但这画像看起来怎么有些老相呢?
9、庆嫔
她一生无子女,由于这样的原因,并不被乾隆重视。但她曾经抚养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就给了她贵妃了称号。
10、忻嫔
关于忻嫔的记录很少,但她也比乾隆小很多,不过从画像中来看,我认为她很美,那微微的笑意就给了人很暖的感觉。
11、顺贵人
顺妃的姑祖母是乾隆的皇后,并且她的伯父,叔父在当时也都是当朝重臣,但她比乾隆足足小了38岁。
12、循贵妃
19岁的她嫁给66岁的乾隆,这也是梨花压海棠吧,但不得不说乾隆艳福不浅。因为她很年轻,她也很受乾隆宠爱。从她的面容看上去就知道她的身材一定曼妙。
十二位妃子我们已经看完了。也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谁更好看呢?古玩界十大捡漏事件?
一,永乐釉里红苍龙教子大梅瓶,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本件藏品从8万元一路升至7000多万元。
二.嵩阳汉柏图,2009年知名鉴宝专家刘岩联合友人17万元入手《嵩阳汉柏图》,转手就卖8700万元。
三.成化斗彩鸡缸杯,1949年仇焱在香港一古玩店内以1000港元的价格,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一直被仇焱收藏到了1980年才舍得释出上拍,让仇焱也颇感意外的是竟然拍出528万港元的价格,30年间价格上涨了5280倍。时间来到201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才以2.81亿港元被上海刘益谦购得。
四.鸡血石印章,2008年一个刚入行不久的菜鸟级武汉玩家刘洋,一天逛地摊时看见一对鸡血石印章觉得蛮好,想买回去给自己做私章,变以800元的价格在摊主手中购得,回去以后便找了此时正在武汉出差的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宋海专家进行了鉴定,宋老师自信端详后便对这一对鸡血石印章大为夸赞,原来刘洋捡漏的这一对鸡血石印章已经达到了“大红袍”级别。后来这一对鸡血石印章在2009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89.6万元成交。器价值翻了100倍有余。
周口古今的名人都有谁?
周口市,古称龙都、陈州,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周口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周口都出现了哪些历史名人。
1.伏羲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 [1] 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2]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2.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3.陈胜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次年,陈胜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从起兵到兵败身亡历时六个月。刘邦称帝后,陈胜被追封为“隐王”,史称“楚隐王”。
4.吴广吴广(?~公元前208年),字叔,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1]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作为屯长押解犯人戍守渔阳郡。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坐罪当死。于是,带领戍卒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口号,拥立陈涉为将军,自领都尉,借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抗秦朝。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带兵围攻荥阳,屡攻不下,为部将田臧所害。
5.袁绍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6.袁术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异母弟。举孝廉出身,累迁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掌权后,袁术加号后将军,逃往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死后,袁术对抗于袁绍和曹操的进攻,兵败逃亡于九江,割据扬州地区。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 。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7.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齐人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8.李梦阳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9.吉鸿昌吉鸿昌(1895-1934),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人,中共党员。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10.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