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钱币拍卖网站大全,古懂大日本民治八年一万元钱币值多少钱?

大概值五百元左右,大日本民治八年一万圆铂金,七钱二两,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日本古钱币拍卖网站大全

以明治三年到明治三十年的银元最好,成色96.3%--98%,所以这个时间段的钱币现在价格最高,一般都是数十万到百万,其他时期的钱币开始大量发行,成色已经达不到以前的要求。

大日本钱币大正十二年为十钱他的价值是多少?

日本大正十二年即是当时中国的1923年。日本的这些钱币相对于国内的类似袁大头的钱币来说价值偏低。如果是真品,这个十钱的价格应该在150左右

中国的东南沿海为何会流行日本的钱币?

这本来就是日本的钱币。宽永通宝是日本第108代天皇后水尾天皇(1611年至1629年在位)的第三个年号(1624年至1629年)。到1643年后光明天皇(第111代天皇,1643至1654年)登基,再次启用宽永年号(1643年至1644年)。这两段记载足以证明宽永通宝是日本钱币。

这个东西值多少钱?

感谢邀请。首先说通过放大该藏友提供的图片,分析后判定该图片内的青铜镜为:仿金代,犀牛望月铜镜。圆形,背面素边缘,圆钮,海水波涛上空有一圆月当空照,旁有明星与云朵。岸边卧一牛,昂首高望明月,此为“犀牛望月”的传说故事。其上有楷书十六字铭文:“陕西东路转运司铸镜局监造官録制张”,押记款。制镜时间:近现代。此铜镜生坑沁痕浮于表面,无过渡及层次感,人为做旧痕迹明显。铭文形制与金代官府押记不符。此类仿品(赝品)市场参考价:普品(低仿)200—500元人民;美品(高仿)500—1000元人民币。以上目鉴结果可以确定。

以下为真品金代青铜镜图片,供参考:

金代,海水波涛铜镜。圆形,背面中心圆钮,钮顶平,素边缘,内为低边宽弦纹,其上有楷书十六字铭:“陕西东路转运司铸镜局监造官録制张”,押记。内为海水波涛纹。金代,犀牛望月铜镜。圆形,背面素边缘,圆钮,此青铜镜为“犀牛望月”的传说故事。铜镜画面描述:江南天气炎热,牛畏热天气,见到明月误当成太阳,立即气喘不息,反映了江南农村小景。镜边錾刻铭文为:“陕西东路铸镜所官”。后有一花押。此镜为该藏友图片中青铜镜所仿制的原形。

以下为同类型“犀牛望月”题材青铜镜图片,供参考:

金代犀牛望月铜镜犀牛望月铜镜犀牛望月海八怪铜镜金代犀牛望月铜镜据《金史》记载:“权祔肃宗神主于世祖室,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铜”。特别是对铜镜的铸造更是严格,《金史》载:“(大定)十一年(1171年)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直(值)之半。”但在民间却是有禁不止,《金史》又载:“(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上谕宰臣曰:‘国家铜禁久矣,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金代的铜十分匮乏,就是皇宫中供奉祖先的祭器也不得不用陶器代替。其后历代皇帝都把禁铜作为促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代犀牛望月铜镜(錾刻金代官府铭文)

为防民间铸镜及为限制铜镜的越境流通,便规定铜镜必须经过管理机构的检查和登记,在边缘刻上县地官匠验记阴文字铭和押记,才允许在一定区域里出售。这就形成了边款铭的时期。但官方和私家铸制的铭文依然存在。一、是在边缘錾刻铸制铭文如“承安四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承安二年镜子局造、陕西西路监造使(押)”等。二、是錾刻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记,如韩州主簿验记官高(押)、任城县官匠、汶阳县验讫官匠等,有的地方直接錾刻“官匠”姓名。

世界上最贵的铜钱?

1

清乾隆二十五年 乾隆御制祈福金钱

成交价:RMB 41,975,000!

这一套钱币是从海外回归的,被一位山西藏家购入

钱币直径4.58cm,厚0.42cm,总重913g

大清“乾隆御制祈福金币”一盒共12枚,分两层置于十二槽内,置于特制银盒,一层六枚。通体点缀暗八仙吉祥图样,边廓饰以云纹,浮雕缠枝忍冬,内面錾云纹,均匀细密,繁复奢华,两层底面缠枝花卉,有牡丹、石榴等吉祥花样,金钱十二枚配六样钱盖,每样两支,钱盖饰蝙蝠、万字纹、花卉等有吉祥寓意的纹饰。

每枚金钱一侧侧缘铸制作时间“乾隆二十五年”及地点,另一侧錾用金成色和每枚重量,符合宫廷用金习惯。

2

金代 天眷通宝折二楷书 阔缘

成交价:RMB 3796000!

直径29.0毫米,厚1.8-2.1毫米,重6.6克

海外华人藏家入藏

天眷珍泉,地位重要,对金代铸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面世至今二十余年,每有新品,必会引起轰动,但因数量极少常人难睹真容。

就目前所见有小平篆书元宝,楷书通宝各两枚(另闻越南有篆书小平出土),折二楷书通宝有细缘、阔缘两种,细缘见两枚(其中一枚有过二百四十万的成交记录),阔缘仅一枚,折三重宝楷书见两枚。

此枚天眷通宝即阔缘楷书折二,仅见品,出自河南。品相完美,几未流通,地章锈下隐现朱砂红底。

3

大型三孔币“下匕阝阳”背“十七·两”

成交价:RMB 3,680,000!

高73.5mm;宽37mm,重量:重13.4g

有关三孔币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 此枚“下匕阝阳”背“十七·两”三孔布首度著录,出现于张廷济《古泉拓本》,张氏手批“形质古朴,其字亦古雅可宝”。张廷济殁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据此可知此枚三孔币入藏清仪阁的时间下限,之后不知所踪。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始见踪迹,按著名古币收藏家沈子槎批校张廷济《古泉拓本》。

此币不仅以珍罕见重,亦为现今存世三孔布中最早载于著录者,传世近二百年,传承有绪,其名贵可知。

4

战国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成交价:RMB 3,528,000!

通长76mm;宽38mm重量:重15.5克

此布属于大型三孔布,上世纪出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边廓完整,浇口在首部,合范准确,铸造精美;仅有极小微修,稀世名珍。

5

清 “宝源局造”背“镇库”

成交价:RMB 2,530,000!

直径:115.2mm、重837.3g。北京藏家入藏

镇库钱是钱局在开铸流通钱之前,为压服邪恶,祈求吉祥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钱。镇库钱是钱局特制的非流通钱币,属于花钱中的珍品,因为它与钱币的铸造制度有关,所以古人在造钱谱时都将其和历代流通钱币一起收录。

宝源局造镇库钱最早见载于美国邱文明于1936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五金货币》一书,迄今仅发现四、五品而已,均属珍品。上一次现身是在2009年日本东京的拍卖会上,经过数轮的争夺才名花有主。

6

大型三孔布“阳湔”背“两”

成交价:RMB 2475000!

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是先秦货币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类。目前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

7

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

成交价:RMB 2,415,000!

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

山东知名画家入藏

是品“天眷通宝”折二真书钱,为系列试铸套钱之一种。其“通宝”字口间尚粘有原坑朱砂,似为北方干坑之物。从钱文书法上看,清幽俊朗,颇具功底,有人臆测可能为熙宗御书。

有学者和泉家通过对天眷系列钱上的钱文书体、形制风范、铸造工艺、出土区域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考究,认为此系列钱均有篆、真对品存在;且多在河南、山东、山西等金统治区内出土。

其钱文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笔画流畅自如,结体宽持,意韵天成。真书则带有行意,且遒劲有力。其材质为青铜,制作十分规范,当出自官炉所铸无疑。

8

“陶阳”方足布铜范

成交价:RMB 2,240,000!

内含燕系“安阳”布面模十二枚,保存完美,极美品。在钱币界是公认的铜范鼻祖,它证明了先秦时期最早使用铜范铸造货币的国家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9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

RMB 2,185,000!

直径:60.4mm

清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缶宝八贝宝,扁丰长泉,珍,马定祥著《咸丰泉汇》第155页原物。

10

清代 咸丰通宝 宝福局背“大清壹百”

成交价:RMB 1,960,000!

正面72mm;背面70.5mm

此钱为咸丰钱中之最为罕贵者,为目前已知存世孤品,流传有序,珍罕。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钱体形制大而厚重,制作甚为精湛,当属初铸试样钱,未曾流通,故而珍罕无比,孙仲汇先生称其为“清钱之王”。

11

金 泰和通宝折十

成交价:RMB 1776840!

45.17*3.55mm,19.26g

泰和通宝承袭大观通宝的五等钱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5种,均罕见。钱文、铸工均精,为古钱名珍,偶尔见到的折二、折三型多为后铸,到代者罕见。

12

“视金四朱”铜钱牌

成交价:RMB 1,456,000!

长103mm;宽40mm

“视金四朱”旧释其“见金”、“良金”、“白金”、“艮金”;此系列铜钱牌有“一朱”、“二朱”、“四朱”之等级差别,据考证系楚国用来与金版互为兑换的地方性货币。这种铜钱牌从文字和重量上分析,一枚“见金一朱”铜钱牌可兑换黄金一铢,“见金四朱”则可兑换黄金四铢,是非常珍贵的一种高额货币。

该枚“见金四朱”铜钱牌,通体呈长方形版状,已残;残长106毫米,残重94克;面背均饰以蟠虺流云纹,正面中央铸有大小两个同心圆凸棱,构成圜钱形状。其内圆凸棱明显高于外圆凸棱,圆心内有一低于凸棱的十字筋;两凸棱之间有旋读篆书“见金四朱”四字,其书法清秀朴拙,颇具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