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街头捡漏真假,你捡的最大的漏多大?

前言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捡漏成功是古玩收藏圈的一个幸事!很多朋友都抱有捡漏的希望,但由于藏品有时也很复杂,没有一定眼力与功底,别说是捡漏,学费交出一大把是常事,我也是如此,但有时偶然运气好也会捡到大“漏”,我认为捡漏有时也与当时自己所光顾的地点由于特殊情况导致有关,对此我来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到底是啥Z大的“漏”呢?

偶然见到心仪的东西,看准时机出手捡到得碧玉镯芯

我经常周末保持逛古玩市场习惯,虽然是人员嘈杂的流动摊位,但里面有时也不乏有好东西,从唯心的角度来看,藏品有时似乎与人有缘,只要自己对相关知识懂一点,能找到一些喜欢的也并非难事。我记得5年前在宝山张庙市场的地摊上就看到一个碧玉镯芯,以前白玉吃香的时候,碧玉根本就是“靠边站”。

但这几年碧玉沾光后也市场价一路飙升,有时还甚至出现合成碧玉。我当时看了一下,估计是某个玉器加工作坊剩下的料子,为了再赚点外块,顺便便宜价卖给收购者。东西是不错,但再好的玉未经过二次加工,表面还是留有若干机器切割的痕迹,摊主摆了大半天,一样东西也没卖掉,显得有点焦虑。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23112957468879733&origin_type=&origin_id=4472450127248060_3523131251773044729&alkey=1306_4472450127248060_0_3523131251773044729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23131251773044729\",\"product_id\":\"3523112957468879733\",\"title\":\"玉雕收藏品鉴 正版 中国珍藏镜鉴书系 中国玉石玉器雕刻艺术工艺\",\"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ba2e2a1aa425d4914153ad2561faea40315b0ddbwww800-800\",\"price\":5960,\"market_price\":5960,\"cos_fee\":1967,\"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2311295746887973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0,\"item_type\":4,\"cos_ratio\":33,\"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23112957468879733\",\"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玉器收藏\"}","commodity_id":"3523131251773044729","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2311295746887973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59.6,\"price\":59.6,\"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23112957468879733\",\"shop_goods_id\":\"3523112957468879733\"}","img_url":"http://p9-item.ecombdimg.com/obj/temai/ba2e2a1aa425d4914153ad2561faea40315b0ddb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59.6,"promotion_id":"3523131251773044729","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玉雕收藏品鉴 正版 中国珍藏镜鉴书系 中国玉石玉器雕刻艺术工艺"} --}

对于做生意的人而言,开张生意是很重要的,哪怕是少赚,甚至不赚能成功卖掉一样东西就意味着一天生意的顺利,换言之,若是当天未开张,却遇到退货是不吉利的。我正好利用摊主想急切开张的心理,压了一下价,对方觉得适合可以,我只花了80元就顺利捡到这个大“漏”。为了使其表面美观,我找了也是做珠宝店的朋友对此进行了抛光后更加漂亮,曾经几十元的东西现在不知涨了多少倍!

店铺关门,藏品急售,顺便捡到了大“漏”

如今市场波动大,很多古玩店铺开了关,关了开是常事。而我经常光顾的一个轻纺市场由于受到市政开发影响,里面的店铺面临搬到新址。而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捡漏的人提供了机会。而店主也是为了回笼资金,对于一些尺寸大,出手慢的东西也会打折处理,我又会捡到哪个大漏呢?请往下看:

走进店里发现很多藏品都横七竖八的堆在一起,店主似乎也没有平时的耐心,突然看到角落处有一个木雕弥勒,有三尺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看了一下上面木纹自然,再翻看底部,没有人工拼接的痕迹。再闻了一下有股木头的味道,若是人工合成就会产生刺鼻的化学药水味道。

店主说这个木雕要是放平常能卖个千把元,但现在遇到店铺变动,这玩意太沉,路上搬运麻烦,还占空间,不如打折处理得了,要的话,100元拿走。我也觉得确实不贵,这么大个料子,还要雕刻,就等于买个手工钱吧。遗憾的是背面有裂纹,店主卖这么便宜也有这原因吧,我拿回去后用油灰填充后就行了。

旁边有个小条桌也想买,但我用手一抬发觉份量有点轻飘飘的,再看桌腿简直就是薄薄的木片拼凑起来的,桌身表面木纹太呆板,是合成无疑。这木雕也成为我女儿小时候的玩具,被她称为“老太太”。孩子对其的童真也是可爱的。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9535562904253353&origin_type=&origin_id=4472450127248060_3509796548605278990&alkey=1306_4472450127248060_0_3509796548605278990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09796548605278990\",\"product_id\":\"3509535562904253353\",\"title\":\"木雕收藏与鉴赏修订典藏新版精装 木雕 根雕的艺术起源发展 根艺\",\"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d0b381ae1255106137b309149821fed0c04ec2fdwww800-800\",\"price\":6550,\"market_price\":9825,\"cos_fee\":655,\"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0953556290425335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0,\"item_type\":4,\"cos_ratio\":1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9535562904253353\",\"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木雕收藏\"}","commodity_id":"350979654860527899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09535562904253353&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98.25,\"price\":65.5,\"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9535562904253353\",\"shop_goods_id\":\"3509535562904253353\"}","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d0b381ae1255106137b309149821fed0c04ec2fd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65.5,"promotion_id":"3509796548605278990","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木雕收藏与鉴赏修订典藏新版精装 木雕 根雕的艺术起源发展 根艺"} --}

结束语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我们都是平常人家,所谓的捡漏只是用便宜的支出买到自己心仪的藏品,所谓的大漏而言都是各自的评估,也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请问你在买古玩,捡到的漏有多大?欢迎各位继续补充吧。

古玩街头捡漏真假

为什么在古玩行打了眼还不能说?

打眼,在古玩行是个不新鲜的事,自古有之,今天的古玩圈打眼更是家常便饭。至于打了眼还不能说,在老一辈的古玩圈里是很在意打眼的,把自己的眼力和声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如果打眼了,一般都是打落牙往肚里吞,绝不会声张的。

老北京古玩圈打眼的故事其实也不算多,民国时期这样的打眼如果是发生在老玩家手里,他们很多人不但认栽,而且会从此再也不玩古玩。那时候假货做得不如现在技术好,可以说老玩家打眼的几率是非常小的,真假很好判断,所以一旦打眼,他们就会无地自容。比如民国早期著名收藏家沈吉甫,退出圈子了还被江湖骗子伙同他的佣人用三只假古月轩珐琅彩骗了十几万大洋,可谓晚节不保。

不过也有打了眼也不当回事的,比如鲁迅先生就把他买古钱币打眼的事写在记事本里。不过鲁迅先生对收藏也只能算业余爱好,虽然他的收藏也是十分牛逼。再有就是老外,打眼了也波澜不惊,比如福开森,他算是专业选手了,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玩得风生水起,收藏了不少中国古董,却栽在了一只康熙官窑上,愣是把真品看成了仿品。结果后来知道是真品之后,想高价收购,结果老板赌气不卖给他了。

那时候的玩家也好,商家也好,如果是打眼买到假货,绝对不会找上家退货赔钱,悄悄在家里砸了了事,绝不声张,丢不起那人。可是到了今天,很多人买了假货不但不收敛,反而把他的假货想方设法渲染成真货,再用各种渠道寻找下家。别人说他的是假的,估计是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如今的人早已不把打眼当成一种耻辱了,一来是高仿假货做得太逼真,人们对打眼已经习以为常。一来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说真话了,哪怕是熟人买了假货,明眼人也不愿去挑破。这种事情圈子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一个企业家收了一屋子假货,请了好几拨行家去看,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结果这人第二天住进了医院,重伤残废。

所以说打眼了,以前的老一辈是要面子,耻于说;而现在有的人是为了忽悠出去,不肯说;更多人的怕惹麻烦,看到别人买到假货,事不关己,不愿说。古玩圈里,敢说真话的估计也就是马未都了。

溥仪的文物鉴定水平真的很高吗?

关于宣统帝的学问,或者是怹老人家鉴定文物的水平有多高这种问题其实问得有点削足适履。因为精英阶层,包括皇室的子弟基本都是接受的博雅教育,也就是“君子不器”。而在这些大人物眼中无论你是城乡结合部的学徒工还是哈佛商学院MBA,也都是一样的看待。所以无论是什么学历,用来套到真正的贵族身上都是无意义而且寒酸的。

清华大学中的王国维纪念碑

网上有个王国维请宣统帝鉴宝的段子,说的是有一日,王国维请宣统帝巡幸私宅,君臣两人会餐结束后,王国维拿出自己的收藏,请天子鉴赏,结果宣统帝一看便皱了眉,委婉地和王国维说,你这些收藏,感觉不太对劲,和皇宫中的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其实就是赝品的意思。 王国维有些惊讶,便带着这些收藏去找懂行的人鉴定,果真是假的。王国维不理解,便去问请教天子,宣统帝笑着说,他只是觉得和家里的东西不一样。

宣统帝宸翰

这个段子流传甚广,但却是漏洞百出。因为自宣统癸亥春,王国维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后,君臣之间的往来并不密切。除了次年正月有过几次唱和之外再无其他的来往。而且清宫规矩,天子向来没有临幸臣民私宅的成例,宣统朝也不例外,像之前胡适的名声传入宫中之后,也是由宣统帝打电话亲自请胡适入宫说话,而不是到胡适家中。

再说宣统帝的学问水平。宣统帝甲子播越时候只有18岁刚刚成年,经史学问在当时只能算是不错而已。何况宣统帝尤其爱好的是医学、摄影、网球、西方文化,并没有学过博古鉴赏。 其实即使真的是宣统帝曾经临幸王宅,而终其一生都只是寒儒的王国维也会有什么七珍万宝拿出来给天子御览鉴赏。

网球场上的宣统帝。一般来说,爱打球的皇帝,运气都不会错。但这话放在宣统帝身上绝不合适。

而以为见的东西多,鉴赏水平就能高的误解也误导了不少人。因为文物鉴定的关键是在于学识,经眼的再多,学识不足依然会打眼。比如宋徽宗和清乾隆帝尽收天下之宝,但仍旧难免多次看走眼。何况见识学问比这二位差得远的宣统帝。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即使在宫廷中,除了陈列一些为数不多的文物会供天子日常把玩鉴赏,其余的也都是深藏于内府之中,除非天子用的到,平日里也都是安静的躺在仓库之中。

宣统帝陵

清宪宗襄帝

为什么鉴宝师不去古玩市场捡漏?

因为他们没有实战能力,只是空有理论,市场是检验人实战水平的地方,不是光有理论就能横行,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很多的知识积累。市场实战不仅需要了解材料学知识,工艺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会看各种工艺痕迹,会看老化氧化产生的包浆皮壳老光,会看老化产生的风化腐蚀痕迹,会看出土出水和窖藏的各种复杂环境,带给器物的变化和产生的沁色,会看器物表面的墓土堆积物等等。功夫不到家,就会打眼,就会损失钱财,容不得半点作假。因此鉴宝师不敢去市场实战,是知道自己功夫不到家,怕打眼,怕损失钱财,不如将自己看不懂的东西直接否定来的容易,而且还能装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