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古玩江湖,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叫做《木乃伊》的好莱坞系列电影,里面埃及的法老守护者军团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就是守陵人,负责守护法老陵墓。
而在中国,从夏商周王朝到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数千年的历史,铸就了华夏特有的文化和回忆,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历代的王朝统治者们,他们是集合政权,军权,经济大权的最高代表者,直到死后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们死后埋葬的地方,即帝王坟墓,被称为“陵”,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帝王的坟墓才可以称为“陵”,寻常百姓的坟墓叫做“墓”。
这些帝王们也有着自己的“守陵人”!
大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各项封建制度几乎达到了历史之顶点,其皇族陵墓也是规模浩大,其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共计186座。如此规模浩大的皇陵墓自然需要一批正规的守陵人,因此大清皇陵的守护成为帝王之家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清朝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守皇陵的!
据史料记载,守护皇陵的人需要大清政府精心从八旗中挑选,注意,必须是八旗子弟,而且绝大部分是爱新觉罗家族。因为守陵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成为一种忠心的象征,代表着对于皇族的信仰,同时也象征着高贵,那是一种极高的荣耀。而八旗子弟作为清朝的统治阶层,屡受皇恩,他们是爱新觉罗家族最忠实的拥护者,所以会被选做守陵人!而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弟那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为自己的祖宗守陵啊,更加责无旁贷。
当然,他们的任务没有电影中法老军团那么伟大,他们主要做一件事儿:守护好皇帝的陵墓,防止有人来盗墓、防止皇帝陵墓收到破坏。
当然守陵人日常工作除了看守皇陵,也还有一些杂物要做,比如:准备贡品,皇陵的内务、礼仪、维修和祭祀活动。这中间的分工也非常讲究,守陵人被分配到哪项工作务必严格完成,例如:每一年皇帝来祭拜的期间,务必做好随行祭拜人员的留宿安排,贡品安排,这中间每个守陵人相互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从最初的大清王朝到末期,中间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皇陵也不断发展,其中在最高峰的时候,守护皇陵的甚至有一支3000余人的队伍,由此守护皇陵成为一种正规职业!
大清的守陵人是世代相传的的,清政府根据守陵人地位等级给守陵人发俸饷,待遇比较丰厚,并且享受特殊的地位,如果守陵人有子女出生,不但可以享受世代守陵,而且可以自出生起即刻享受七品待遇。
但守陵也是一项艰苦而有枯燥的事情,甚至也夹杂着恐惧,他世世代代只做一件事,就是守陵!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即使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也一直坚守着这份职责和信念,也是让人非常感动的。
很多人就会比较好奇,在清朝时期守陵不但清闲而且也有工资拿,那清朝灭亡后为什么还有一堆守陵人,难道还有人继续给这批人发放工资吗?
前面提到过,对于守陵人来说,守卫皇陵乃是一种极高的荣耀,是一种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传承。守陵人奉行父死子继的制度,不仅仅形成了对皇陵的绝对衷心,及时在大清王朝灭亡后,守陵人也一直存在,只为了给老祖宗跟一个交代!
直至现在,还有几十个爱新觉罗后裔,凭着传统观念的支撑,仍然在为清朝皇帝守陵,他们聚集在一个叫永陵镇的地方。
当然了,各时期的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偿,就当是对其保护国家文物给予的奖励。
水泊梁山算是农民起义吗?
秦始皇说:
这得看是评价真实的还是小说中的梁山起义,如果从真实的历史出发,它确实是一场农民起义;如果是从小说的角度去评判,那它就不是一场农民起义。
真实历史中的梁山起义①就身份来说
根据古代人修史的传统,一般不受重视的往往不会著书立传。宋江这个人在历史上记载的不多,散见于宋史之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他是一个渔民出身,由于宋廷加高了船税,宋江在宣和元年正式走上了反抗宋廷的道路。
农民起义使一个广泛的词汇,主要对应的是地主阶层,宋江虽是渔民出身,但也被纳入到这个范畴里。其实从狭义上来说,农民起义它单纯指的就是自然经济时代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地主或者统治阶级,但从广义上来看,它肯定是把其它的猎人、渔民这些“无产阶级”纳入进去。
②就性质来说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马克思的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这里主要是套用了一下他的理论,农民其实属不属于无产阶级还是有点争论的,因为他们在某些时候是拥有自己的土地(生产资料),只有当他们的土地被封建地主兼并且失去自己的土地时,不得不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报酬的时候,从这个形式来看,他们就成为了无产阶级。
历代农民起义得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就像李自成起义的时候,就流传着歌谣说: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闯王出主张,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够有闯王。这首歌谣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像上文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那不当差,不纳粮,不纳捐就是这一群无产阶级试图摆脱封建地主和统治阶级制定的剥削关系,重建秩序和夺取生产资料。
宋江他们起义的规模并不大,最初只有三十六个人,后来才陆续加入了一些老百姓。大概可能有千人之多,他们的反抗对象就是当时的宋廷,但是由于人数不多,规模不大,虽然给宋廷造成不小的困扰,但是始终没有形成气候。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宋史·张叔夜传》他们在山东一带攻打城池,每攻打一处城池,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驻守。通常在攻下城池后就会把城里的粮仓打开救济附近的穷人,但从战术来看,他们依然采用的是游击战术,打完就跑,这也是他们能够生存长达三年的缘故。
正因为作战勇猛,而宋朝官兵无法进行有效的围剿。当时的户部尚书侯蒙建议宋徽宗招安。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宋史·侯蒙传》起初宋江他们是拒绝招安的,宋徽宗见没有办法,只好派张叔夜前去缴抚并用,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剿灭。在张叔夜的攻打下,寡不敌众的宋江等人才最终选择招安。
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宋史·张叔夜传》但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宋江他们的行为肯定是农民起义,因为它的起因就是封建地主和统治者阶级加重了剥削的力度,导致他们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拿来支付给国家规定的赋税,这种远远已经超出合理纳税范围的剥削最终激发了下层人民的反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起义的根本目的可能并不是要推翻统治阶级,更多的可能只是想要夺取和占有资源,但鉴于他们在身份上形成了被剥削者和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它代表的对象是下层阶级(被剥削者)和上层阶级(剥削者)之间的对抗,因此我们通常把它视作起义行为。
小说中的梁山起义①就身份而言
实际上报以某种目光去看的话,很难把小说中的梁山起义看做是农民起义,这首先在身份上就不符合。小说中这群人的身份是十分复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在真实的农民起义中也会加入许多盗贼、流寇和罪犯。
但是在小说中的梁山起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绝大部分的领导者都是官员或地主商人出身,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是说按照阶级划分,他们本身是属于统治阶级或剥削阶级的,而不是依靠从事土地生产的农民。
如梁山交椅的头部领导宋江原本是郓城县做押司,官虽小,但在立场上属于统治阶层。而卢俊义则属于富商出身,这属于资产阶级了。而吴用则属于知识分子阶层了,关胜原来是蒲东巡检,林冲好歹也是禁军教头,后面的秦明、呼延灼、柴进、花荣、张清、杨志、索超、戴宗这些人全部都是官方背景出身。
也就是说在三十六天罡星的前面占座的领导人全部都是官方背景出身的,而余下的那些人不是地主豪强,就是杀人恶霸,所以就身份上来说,他们怎么能够代表当时的农民阶级呢。充其量不过是像隋朝末年李渊家族发动的反对杨氏统治者的下层统治者和上层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已。
简单来说,不过是一群下层军官阶层不满上层统治者的作风,所以站出来反对他们。
②就性质上来说
农民起义有一个比较很简单的特征,就是“官逼民反”,可实际上仔细考察一下小说《水浒传》的起义性质,你就会发现并不存在所谓的“官逼民反”,因为这群人并不是平头老百姓,而是一群由军官、豪强、富商以及罪犯组成的杂牌军,它里面“民”的属性是非常小的。
更像是由北宋社会里的中层阶级和下层统治阶级掀起的针对上层统治者的暴动,有一种观点认为,小说中的梁山起义更像是一群军官、豪强和富商阶级为了谋求自保,甚至夺取统治者手中资源的暴动。
另外从小说中描写的起义性质来看,它也不具有农民起义的特点,历代农民起义,不管是陈胜起义还是李自成或者黄巢起义,他们都旨在推翻统治者阶级,从而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和统治秩序。但是读者在小说中是看不到这样的色彩的,在小说中,宋江领导的起义是非常被动的,虽然每次都把官兵打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主动去攻打官府。
他们盘踞在梁山泊这个地方占山为王,既没有建立自己的统治区域,也没有制定一套惠及民众的新政策,李自成好歹还打出不纳粮的口号,而宋江这些人就只有一面“替天行道”的旗帜。可是他们行的道在哪里呢?
到了起义后期,他们的主要领导人思想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位基层公务员出身的宋江更愿意成为朝廷的臣子,那这个性质就变了,他的立场就站在了统治者的位置上去了。之所以还没有改换旗帜,是因为和朝廷的利益条件还没有谈拢。
所以你会发现,小说中梁山起义得整个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朝廷,给农民一条新的活路。它的动机也不是由于朝廷的剥削而活不下去了,而是这群人由于在官场上受到排挤、诬陷,又或者一群走投无路的逃犯、盗贼找不到合适的庇护所。
于是就以朝廷为宣泄口,这群人聚集在梁山泊,形成一个不受社会约束的武装集团。他们也没有去救过什么农民,并没有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然后解放那里的农民。读者看到的始终就是由于这个武装集团和朝廷之间产生的矛盾,从而打来打去。
所以归根接地来说,小说中的梁山起义不过是一群走投无路的下层军官、豪强富商、盗贼共同组成的武装集团,这个武装集团甚至连起义都称不上,而是抱成一团占山为王,以求自保。当然退一步来说,在这个武装集团里面可能加入了一些无产阶级,但充其量也只能说它们只是具有起义的色彩,但并不具备起义的事实。
像后来,这伙武装集团的领导人和朝廷达成了政治交易,朝廷接受他们,而他们则摇身一变,身份都得到了洗白,过去的种种劣迹都被一笔勾销,成为了朝廷里的统治阶级。然后去镇压方腊起义,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受到招安与否实际上并不能够影响他们的起义性质,就像黄巢也是富商出身,但毕竟黄巢好歹还是站在了农民的立场上,虽然说他的动机可能并没有这么单纯,这其中还蕴含了一些个人失意的不满。
但你从他后期表现出来的动机来看,他就是要推翻那个腐朽的政权,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又和下层阶级站在了一起。因为下层阶级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重新改变社会规则,不要交那么多税了,因此他们和统治者阶级之间这种矛盾是十分尖锐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在小说中,除了大领导人宋江对于朝廷的态度是暧昧的,中下层领导者的心思也只是想待在梁山泊这个地方,众兄弟一辈子厮守在一起吃酒吃肉,官府管不了他们,他们也不想去管官府,管农民的死活,因为他们自始至终代表的都只是他们自己。
所以,自始至终来说,小说中的梁山起义其实都是一群走投无路的人为了寻求自保,才抱成一团。最后成功洗白身份,成为了社会里的统治阶级,而那群被他们代表的农民呢?其处境从来没有任何改变,依然面临着被剥削的命运。
为什么有些人连小学还没毕业却在社会上混得不错?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为什么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的父亲不学辟邪剑谱?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那江湖它是人情世故!
林震南早就明白这两个道理了,所以他没有非要练辟邪剑法的理由。
林震南继承福威镖局时,福威镖局还不算特别大,林远图开创福威镖局后,福威镖局的生意从福建往南到广东,往北到浙江、江苏,只有这四省,可是到林震南接班后,福威镖局已经扩展到大半个中国,成为天下第一镖局。
林震南曾经自豪地跟儿子林平之说,山东、河北、两湖、江西和广西六省的天下,全都是他一个人创下来的。
林震南武功低微,为什么做生意反而比乃祖还大?皆因林震南虽然人在江湖,却已经转变成了一个生意人,做生意的,武功并非是立身之本,人情世故才是。
在江湖上混的,武功再高,也有被打伤打死的时候。一则是江湖上没有温情,武功打不死你,我就用别的手段,暗算、下毒、要挟等等阴谋诡计手段都会有,甚至炸弹都可以用,二则是,江湖上藏龙卧虎,深不可测,一山更比一山高,你自以为武功很高了,说不定还有更高的。
这就是“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身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北丐,武功至少是江湖上的前四名,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谁也打不过谁,可是洪七公这么高的武功,还是被欧阳锋暗算,被打成了废人。
《天龙八部》中,乔峰武功天下无敌,可以说除了扫地僧,天底下当时没人敢说能稳稳地打败他,想杀了乔峰,比登天还难。然而,好汉难敌四拳,在聚贤庄,乔峰被一帮二三流的江湖人士围攻,若不是萧远山及时出现将他救出,北乔峰恐怕早已经殒命聚贤庄。
无崖子一身逍遥派七十年小无相功内功,又身兼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北冥神功等绝世神功,最后还是被武功远不如他的二徒弟丁春秋暗算,变成残废。
如果凭武功别人打不过你,有的是手段弄你。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后,各派人士各自返回中原,却被赵敏和汝阳王府的武士下了毒药,一一擒获,六大门派哪个高手武功不如赵敏?却都栽在了赵敏手里,大受赵敏的欺辱,除了武当派武当五侠与周芷若托福张无忌,其他各门派高手都被赵敏斩下一根手指。
张三丰在倚天中是天下第一,赵敏靠武功打不过他,就派武士假扮少林高僧偷袭,将张三丰打伤,如果张无忌和明教诸人没能及时赶到,张三丰和武当派就全完了。
玄冥二老逼张翠山夫妇吐露屠龙刀和谢逊下落,武功威逼不成,就抓了他们的儿子张无忌要挟。
峨眉派的尼姑武功不怎么样,打不过屠狮大会上的高手,就用手雷炸弹炸他们,什么夏老拳师、丐帮龙头和长老,都被峨眉派炸弹炸死了。
武功虽然是江湖人士立身之本,但是,再高的武功,碰到阴谋诡计也是白搭。
《笑傲江湖》中,风清扬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对令狐冲说:
“世上最厉害的招数,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阴谋诡计,机关陷阱。倘若落入了别人巧妙安排的陷阱,凭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数,那也全然用不着了……”
你看日月神教前任教主任我行,武功高强,不可一世,令整个江湖闻其名而震颤,十二年前,不还是着了当时武功远不如他的东方不败的阴谋诡计。
就算东方不败是天下公认的武功第一又怎么样?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上官云等四个高手一起上都打不过他,然而任盈盈一施展阴谋诡计,以东方不败的男人杨莲亭相要挟,东方不败立马乱了分寸,最后被任我行一脚踢烂了脑袋。
所以林震南作为一个在江湖上跑镖的生意人,早就悟透了这个道理,再高的武功又能怎么样,早晚被更厉害的高手打死,或者被别人的阴谋诡计害死。
林震南曾经对林平之说:
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们赏脸了。你想,福威镖局的镖车行走十省,倘若每一趟都得跟人家厮杀较量,哪有这许多性命去拚?就算每一趟都打胜仗,常言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镖师若有伤亡,单是给家属抚恤金,所收的镖银便不够使,咱们的家当还有甚么剩的?
生意人精打细算,每走一趟镖,都跟人家打打杀杀,即便这一趟赢了,下一趟呢?生意还做不做了?够本吗?
而且,你打赢了别人,就结了仇怨,人家就没有个亲戚朋友?人家就没想过找你报仇?你敢保证仇家这些亲戚朋友里就没个把比你武功还高的高手?就算人家武功不如你,人家就不能施展阴谋诡计害你?在路上给你下毒,偷杀你的骡马,骚扰你的家眷,想弄你,方法多得是。
《射雕英雄传》中,那人人都争夺的《九阴真经》怎么来的?就是写这本书的黄裳,被朝廷派去剿灭明教,明教教徒里武功高强的亲戚朋友来找黄裳复仇,最后把黄裳打伤,黄裳气不过,才躲到深山老林里去刻苦钻研武功,想要将这些人的武功一一破解,可是等他一一破解完,他的仇家却都老死干净了,他就剩下了孤独寂寞。
林震南是江湖上的生意人,虽然走镖也是在刀头上舔血,处处充满危险,然而这些危险,可以靠别的方式化解,并不一定非得靠武功。这就是林震南没有学习《辟邪剑法》的原因。
林震南说:
你爹爹手底下的武功,自是胜不过你曾祖父,也未必及得上你爷爷,然而这份经营镖局子的本事,却可说是强爷胜祖了。那有甚么秘诀?说穿了,也不过是‘多交朋友,少结冤家’八个字而已。福威,福威,‘福’字在上,‘威’字在下,那是说福气比威风要紧。福气便从‘多交朋友,少结冤家’这八个字而来,倘若改作了‘威福’,那可就变成作威作福了。
这就是“那江湖不是打打杀杀,那江湖它是人情世故!”
林震南在江湖上做生意,武功不高,却出手阔绰,到了哪个地盘,就去给那个地盘的地头蛇送礼物,以交好对方,自己在人家的地盘,走镖才安全,即便遇到了生意上的纠纷,由当地的好朋友出面,帮忙摆平,生意还能继续做下去。
说白了,就是江湖上的人情世故,就是找靠山。有了靠山,才好在江湖上混,即便林震南武功很低微,福威镖局的生意却越做越大。
只不过,有的地方地头蛇名头太大,未必稀罕林震南的巴结而已,
林震南曾经对林平之说,四川省是卧虎藏龙之地,高人着实不少,福威镖局的镖车要去四川,非得跟青城、峨嵋两派打上交道不可。
因此,林震南屡次派人去给青城派和峨眉派送礼,只不过这余矮子跟林震南有仇,当年他的师父长青子号称三峡以西剑法第一,跟林远图比试剑法,败在了林远图手里,所以余沧海一直不愿意收林家的礼物。
以余沧海和青城派在四川的势力,林震南如果跟青城派成了好朋友,则福威镖局又多了一个省的生意,不但如此,四川周边的云贵,可能也有了生意,根据林震南推算,福威镖局的生意足足可以增长三成。
在林震南眼里,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这六成就是人情世故,结交天下朋友。既然可以靠人情世故做生意,混得个大富大贵,还练劳什子的武功?所以林震南没有学习辟邪剑法,也没必要学辟邪剑法。
可是,林震南忽略了一点,江湖是一个没有温情的江湖,有利益时,大家是朋友,没有利益时,大家成了看客,甚至仇人。
余沧海的青城派屠灭福威镖局时,林震南一个帮他的朋友都没有,别说让武当少林给他施以援手了,就连他的岳父家,河南洛阳的一霸金刀王家,也对女儿女婿的死置之不理,还不是因为他们怕了青城派的余矮子?
金刀王家为什么不敢找青城派报仇?武功不如人家而已。
那么,林震南没练辟邪剑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