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古玩是禁区,求有一本古玩小说书名?

《超级都市法眼》第0270章汉八刀玉蝉简介:一块神秘的黑石头,一张上古鹿皮图谱,彻底改变了穷小子刘宇浩的一生。

一双透视天地万物的法眼,美轮美奂的玉器陶瓷,古拙大方的青铜古董,惊心动魄的赌石接踵而来!

青铜古玩是禁区

意大利挖出2300年前大量青铜器?

无力吐槽,2300年的青铜器,还好意思叫青铜器···

那可是不带一点绿的···

前一段时间,三星堆那么多青铜器考古发掘之后,有人就说,肯定不出几天,西方也能挖出青铜器来····

要知道青铜器在古代那可是贵重物品,就是作为陪葬品,肯定不会是孤零零的随地一方,肯定是要有一些托盘,木桌,石板作为摆放的,通过这些东西进行鉴定就能判断年代。

别的没有说不定有丝绸,布料或者其他的物品···

西方未来尴尬,直接说这次是从沼泽污泥里面挖出来的···啥都没有····

就是放钱币的也应该有个盒子吧。

不过啊,还有尴尬,那就是这地方以前是沼泽地?还是2300年来一直都是沼泽地?

西方所以挖出来的文物风格,2000多年来风格都没变化···甚至字母写法也没啥变化···

看见没,人家两千年去泡水里的青铜器长这样···

咱不提了···

根据咱们国家的考古经验,那就是在2000多年前,青铜器肯定是贵重的东西,并且你能看出古人花在这个物品上的功夫不少。

举个例子:曾侯乙尊盘,2400年前

1978年出土

这上面密密麻麻繁复镂空的纹理,连今天做黄金首饰的十轴精雕机床都搞不定 ···

2400年前的网纹套壶,上面记载有齐燕战争的铭文。

表面工艺十分复杂,并且里面装有东西,主要是几件金器:这些金器,具体什么用途,不是特别清楚,但是里面有一豹子,表情还是非常可爱的:

长这样:

总结起来,就是古人在这些贵重的青铜器上,一定会做出非常复杂的装饰纹路,你能感觉到花在上面的功夫很深。

3000年前的蟠蛇纹铜鼎,出土于1965

别说伪造了,你就是想仿制一个都特别困难;

2600年前的云纹铜禁

由于这些国宝青铜器,太贵重,需要好好的保护,不便展览,于是有人提议那制造个仿品吧,让大家也了解一下。

于是当时文物局,决定复制一个曾侯乙尊盘;

这么复杂的文物,需要用失蜡法铸造:

失蜡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由于蜂蜡较软可以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热加工,工匠们可以对蜂蜡模具进行精细加工,从而制成复杂的铸件模具。

模具制好后,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并进一步对模具包敷制成外范。外范固化定型后,对整个模具加热烘烤,蜂蜡受热后熔化并流失,这时整个铸模就变成可以浇铸的空壳。铜水灌注在“空壳”的模具内冷却后,便铸成器物。失蜡法制成的模具造型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镂空效果。

古人的精美青铜器,镂空都是这么干的。

结果搞了十多年··只出来一个仿品:

青铜器原来就是这个颜色

这就是那个仿品,只能说整体形状对,但是细节不对:

原品花纹的繁琐

主要难度在于,失蜡法,你也需要先在蜡上雕刻出细致的花纹,并且还很不容易,毕竟蜡容易损坏,变形····复刻刻出这么复杂的花纹,反正可能再有十年也不一定能搞定。

你可以想象古人费了多少功夫!!

这是另外一家公司复制品,并且用一种腐蚀酸液让铜变绿:

复制品

是不是看起来很真了?也只是形状对,花纹更精准,你一眼就能看出假的来,因为真正文物的铜绿是慢慢形成的,并且受环境影响,各个处铜绿不一样,轻重有别,并且分很多层,腐蚀液腐蚀出来的,铜绿太均匀了。

不过要是用泥土埋在地下几年,拿出来,骗骗一般人或有可能。

他们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呢?咱们可能无法花时间雕刻花纹,可是咱们有3D打印技术···

再看看西方:

几千年出头的青铜器直接用手触摸······视频里面现实,拿出来直接用水冲的····

真是惊掉下巴····

各位考古的,你们要是在现场如此用手接触青铜器,这是严重的渎职!

一点不带绿的···

要知道,如今咱们国内,已经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铜绿了·····

意大利温泉淤泥里面能保存2300年,简直就是奇迹··

要知道温泉酒店都不敢用铜管······含硫水分会很快腐蚀光···

C14鉴定把欧洲考古给锁死了:

所以,欧洲不能发现铁器,因为钢铁里面有碳元素,能鉴定年代;

为什么只能选青铜器?因为青铜铸造过程中能够剔除碳元素····

但是又不能有生活的青铜器,例如盛酒,盛稻米,煮饭,接触有机物后,机会有碳元素检测出来;

例如青铜刀剑,接触过血,把手的汗渍,都会渗入碳元素····

所以,欧洲发掘的青铜器物必须是全新的,没用过的;

不过眼下还有一个更大的雷在等着西方,这项技术在最近20年就会出现;

在考验西方所有的青铜文物:

那就是铅元素的放射性鉴定,因为青铜器里面基本上都含有铅元素;

留给西方文物造假贩子的时间不多了···

青铜和黄铜是不是同素异形体?

不属于

青铜和黄铜均是铜的合金,均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黄铜是一种铜合金,它的合金成分主要是Zn(锌元素),有的特殊黄铜也会包含Pb(铅元素)、Al(铝元素)、Si(硅元素)等等。因为这样的合金成分,黄铜具有较好的强度与硬度,而且加工性也较好,在工业切割打磨时都比较方便。而青铜指的则是铜锡合金,包括铸造青铜与压力加工青铜这两类。

青铜:含2%~8%锡、0.1%~0.4%磷,余为铜的铜合金。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元件。青铜的熔点比较低,因此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而且青铜还具有很好的光泽,常常被用于制造各种器具,比如我们的一些文物就是由青铜打造的。

青铜箭头可以买卖吗?

青铜箭头属于青铜器,是文物,不可以买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二十六条 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山西青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第1件,龙形觥

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该器物造型独特,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龇牙咧嘴为流,浑身饰有龙纹、涡旋纹、云纹、鼍纹、夔龙纹,纹路清晰分明,整体庄重典雅,是不可多得的青铜珍品。尤其是所饰鼍纹(鼍即鳄鱼),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因此更显珍贵。

第2件,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西周青铜盛酒器。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的陪葬品。该器物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造型别致,典雅动人,是西周青铜器的精品。

器物的器盖和腹底铸有相同的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凤鸟为晋国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说明晋侯鸟尊是晋国祭祀用的重要礼器,规格非常高。

第3件,兽形觥

兽形觥,高21.7厘米,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商代盛酒器。2006年出土于绛县横水墓地,据专家研究,此为倗国贵族所用青铜器。

该器物呈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花,形成三层花,豪华富丽,十分漂亮。

第4件,铜牺立人擎盘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青铜器,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出土于长治市分水岭。

该器物造型十分独特,一昂首竖耳的铜牺背立一女子,女子束发披肩,双手前伸环握圆柱,柱顶为可转动的镂空蟠虺纹圆盘。

具体是干什么用的,还待考证,但设计奇妙,光润典雅,代表了战国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

第5件,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车,西周晚期青铜厢式六轮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1989年出土于闻喜县上郭村。

该器物铸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俨然一幅动物园的景象;器壁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该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构思精巧,铸造技术可谓鬼斧神工,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第6件,庙底沟彩陶罐

庙底沟彩陶罐,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出土于芮城县金胜庄村,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上腹部绘以黑彩色弧线、圆点等图案,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体型硕大,造型优美,完整无缺,保存至今,实乃不易,其代表性和稀有性无可代替。

第七件,侯马盟书侯马盟书,1965年出土于侯马市秦村晋国遗址的玉片文物,前后总出土数量达5000余片。

该文物珍贵的地方在于上面书写的文字,属于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内容是晋国世卿赵氏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

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这些文字用毛笔书写,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属于国宝级别。因此“侯马盟书”被公认为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

第8件,六璜联珠串饰

六璜联珠串饰,西周珍贵玉器,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晋献侯夫人墓,出土时位于墓主的胸部,应是高级贵族陪葬用的高规格冥器。该玉饰共由408个玉组件组成,自上而下连接6件玉璜,全部刻有镂空龙纹,十分精美漂亮,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第9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1965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

板面为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10件,虞弘墓石椁

虞弘墓石椁,汉白玉材质,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通宽220厘米,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墓主人为虞弘,中西亚的鱼国人,出使北齐时被北齐朝廷留任,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后死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