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鉴定专家砚台,广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广东省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6万余件(套)。在“月光宝盒”新馆开放之时,进行了一次“十大镇馆之宝”的评选活动。

免费鉴定专家砚台

由专家选出30件珍贵文物作为备选,观众从中进行投票,票数最多的十件作为观众心目中的“十大镇馆之宝”。

经过四十多天的展览投票活动,最终产生了”十大镇馆之宝“。这些“镇馆之宝很多都带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像大神龛,还有广彩瓷等等。

一、信宜铜盉

属西周青铜器。1974年10月,信宜县松香厂基建工地施工时挖出。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

盉身似鬲,长流有盖。流嘴和盖钮饰以瑞兽头。器身饰有饕餮纹、夔龙纹等。

此件青铜器收到观众投票数最多。

二、阳春孔雀石

长80厘米,宽40厘米,连座高53厘米。

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得名。阳春孔雀石产于广东省阳春市的石菉铜矿。最早开采孔雀石为了炼铜,后来用于工艺品制作及观赏石等。

三、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

元代瓷器。1957年,出土于海康县(现雷州市)雷城西湖水库元代墓葬。通高31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3.4厘米。

灰胎,直口、丰肩、鼓腹。口罩以有荷叶形盖。罐身纹饰共六层,三大主体纹饰被三圈细纹隔开。主体纹饰以菊花凤鸟为题。

四、端石千金猴王砚

清末端砚。1951年,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从广州文物店购得。后转让给广东省文管会,广东省博物馆建成时入藏。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厚2.7厘米。

以端石中最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 砚中集合了鱼脑冻、 胭脂火捺、 微尘青花、 玫瑰紫和金线等众多名贵石品。砚堂中的天然鱼脑冻形似猕猴,因而得名。

五、明德化窑张寿山塑负书罗汉像

高23厘米。这是一尊白色釉罗汉塑像,一笑面罗汉背负四本捆扎的经书。

张寿山是明代德化窑瓷塑名家,擅塑罗汉像。据说其传世作品,国内仅存两件,另一件为香港私人所藏。

六、金漆木雕大神龛

民国时期制成。高330厘米,宽231厘米,深145厘米。

此件神龛为潮汕地区供奉祖先牌位所用。采用雕刻、髹漆、贴金、漆画等多种工艺,是潮州木雕中难得的精品。

七、南宋鎏金腰带(金项饰)

1987年,打捞于“南海一号”古沉船中。

长1.72米、重566克,由四股八条鎏金线编织而成,首尾两端有环扣和挂钩。是一件异域器物。

现在认为这是一条金项链,当初出水时定为金腰带。因为是一件外域器物,还无定论。

八、元白玉镂雕龙穿牡丹盖钮

高8.4厘米,宽6.8厘米。用新疆和田青白玉立体镂雕而成。

整体呈圆柱形,通体雕有花卉草木和五爪苍龙,立体感十足。底部有四个小孔,可穿绳附于器物之上。

九、赵孟行书《陋室铭》卷

纵49厘米、横131厘米,纸本。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专家鉴定为赵孟早期作品。

十、广彩人物双耳盖盅

清代瓷器。广彩,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出现的,广州地方烧制的一种主要供于欧美国家的瓷器,彩用彩绘、描金等技法,绘以各种繁复的花鸟人物等图案。

此器表面以人物故事为题,侈口鼓腹,底部内收,器盖硕大,盖钮釉色金黄。

铜砚台的鉴别?

1、看。看就是需要看砚台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

2、摸。拿到一方砚,可以先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则说明石质比较差。

3、敲。将砚台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鼓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质地的嫩与老。

4、洗。砚台最好要经过清洗再辨认。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内清砚的坑口年代,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

也可以看石色,用绒布蘸水在砚池上轻轻擦拭,沉积的墨锈被抹去,露出原石的三种石色。紫色、绿色和白色,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彩斑斓。

凡是一眼看出来的都算不上奇石?

石结有缘人,这句话我赞成和认同。曾有爱石的老师告诉我,石有六性:天然性,古老性,稀缺性,唯一性,多样性,坚固性。正是这些特点和功能才满足了不同人们的审美、观赏的精神需要,无论何种类型的石种,无关乎它真实价值是否值得收藏,奇石虽无言只要能带来乐趣和愉悦,它就是一个无价之宝,石头是一个无字的天书,读懂得就是有缘人。凡是一眼看出来的都算不上奇石,这句话我不认同,石之魅它不受大小、地理位置的限制,它的美在于自然,妙于天成。爱石的人都有觅石的经历,无惧劳累,无畏风雨,在戈壁、在河流、在沙滩,偶尔捡到一块好石可能瞬间就发现它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其实,许多奇石收藏爱好者对不同石种有着不同的欣赏意境和个趣情怀,有的美石已经发现可能就因造型美、唯一性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怀;有的石可能外型普通,但也许在将来就是具有增值潜力的宝贝。中国地大物博,石类繁多,究其美,关键是自己对奇石的理解和搭配。奇石收藏因人而异,对奇石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鉴定,都应包括科学、艺术两大因素。归根结底,奇石之妙在于它的独一性,因稀而贵,石中有精髓,石中寄深情,美不美,在于己!下面是我一眼相中的石头,供石友共鉴。

砚台上的黑色的是怎么回事?

黑色端砚主要是由微粒赤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形成。

鉴别黑端砚可以通过观察黑端砚石质是否发墨快、观察黑端砚石色是否为凝重浑厚、倾听黑端砚石的音调、用手摸黑端砚表面是否细腻滋润以及观察黑端砚的雕刻工艺是否精细这几个方法鉴别。黑端砚石是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端砚宋坑的鉴别方法?

端砚宋坑可以通过看颜色、看石质、摸手感等方法鉴别。宋坑砚石由于产石区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石色凝重而浑厚,这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代之宋坑砚大者是这种颜色的,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就有“端石琢马肝”的诗名,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优质宋坑砚石还有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

宋坟砚石由于矿区范围宽广,所以石质粗细不等,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石质稍粗的宋坑砚石叫紫端。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砚以下墨快而著称,这与宋坑砚石中的“金星点”有关,不过下墨虽然快些,仍比不上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砚石研麻出来的墨汗细腻、油润。要书写奔放、流畅,笔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

经地质部门鉴定,认为宋坑砚石是粉砂质绢云母泥质板岩,为变余泥质结构、平行构造。矿石主要成份为粘土、绢云母、氢氧化铁、石英,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宋坑砚采石区大都在北岭山腰,高度在海拨400至500米以上,山坡陡峭,并常常下着毛毛细雨,山泉和山沟特别多,陈坑和伍坑等都在山沟附近,因此宋坑洞内亦常积水,每次采石,必先抽水,清理石屑。宋坑砚石可以常年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