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路古玩市场新地址,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墓葬是哪个?
二十世纪中国出土文物最多的十大遗址
中国考古学,一个崭新的行业,出现在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出现,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这些被发掘的奇迹不断改写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历史。
在考古学诞生的这些年里,中国考古不断有新的重大发现。如: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等。
如果要说其中哪些遗址或陵墓宝物最多,还要看下面几处。
10、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一个内藏无数古经、绣画、文书、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就这样重见天日了。藏经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侣在躲避战乱迁徙他乡时用来珍藏佛家宝物的。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8、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共发现了6个完整及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个人类个体的人骨化石。此外,还有大量简朴的生产工具和用火的遗迹,为研究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7、明定陵1956年,发掘定陵的工作正式开始,一座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被打开。
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除万历帝及其两个皇后的三具尸骨外,还有衮服、金冠、凤冠等稀世之宝。但是,丰富的收获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代价。
6、中山靖王墓: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的墓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罕见珍品得以重见天日。
5、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1971年,修地下战备医院挖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墓中除帛画、素纱衤单衣等绝世珍品外,还有一具历经两千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尸。
4、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从此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构水井。而总量达到120吨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更是轰动了世界学术界。
3、法门寺:佛指舍利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萨等文物举世无双。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
2、兵马俑在陕西临潼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中国第一帝陵——秦始皇陵。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大道的北边。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大型军阵。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士,600匹战马,125辆木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
1、曾侯乙墓: 随县编钟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遗物中的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
1978年3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
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
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请告知上海有几个大文物商店及地址?
文物商店里没有好东西。
柳河路、东台路、上海老街的藏宝楼里有些好东西。
:
上海南站到东台路古玩市场怎走?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全程约10.4公里
1、从上海南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7站, 到达黄陂南路站
2、步行约1.0公里,到达东台路古玩市场
唐朝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三省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终于完善和定制下来。在中央机构和职官的设置上,唐沿隋制并加以改革和发展。
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
唐朝中央机构的组成
唐朝中央机构,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中枢,后来发展成由宰相组成的政事堂,其余政务和事务机构有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翰林院,詹事府、以及殿中、内侍、秘书三省等。
三省是中枢机构,尚书六部是政务机构,而其余诸监、寺主要为事务机构,有承六部的政令执行一些具体的事务,而御史台则为中央监察机构,翰林院是天子的顾问机构,詹事府为管理储君东宫的事务机构,殿中、内侍、秘书三省则属于为皇家提供服务的皇室服务机构。
中枢三省和对应职官
中书省:掌军国政令,掌佐天子执大政,总判省事,是制令决策机构
中书省的名称在唐朝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
高祖时:内史省、中书省;
太宗时:中书省;
高宗时:西台、右省、中书省;
武后时期:凤阁;
中宗、睿宗:中书省;
玄宗:紫薇省;
玄宗之后:恢复中书省名。
中书省职官:
长官:中书令,
次官:中书侍郎,
属官: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通事舍人、主书等。
门下省:掌出纳帝命、总典吏职,军国政务与中书令参总,是封驳审议机构。
门下省的名称在唐朝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
高祖时:门下省;
高宗时:东台、门下省;
武后时期:鸾台,门下省;
中宗、睿宗:门下省;
玄宗:黄门监、门下省;
玄宗之后:恢复门下省名。
门下省职官:
长官:侍中
次官:黄门侍郎
属官:给事中、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等。
尚书省:掌总领六部,是政务执行机构。
尚书省的名称在唐朝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
高祖时:尚书省;
高宗时:中台;
武后时期:文昌台,都台、中台、尚书省;
武后之后:恢复尚书省名。
尚书省职官:
长官:尚书令
次官:尚书左、右仆射(唐太宗曾经担任过尚书令,至此臣下不敢再担任这一职务,于是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属官: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等。
引据《唐六典》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盖以佐天子而执大政也。门下省,掌出纳帝命、总典吏职,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尚书省,掌总领六官,纪纲百揆。政事堂和宰相制度
三省按照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权分立机制,唐朝初年沿袭前朝旧制,三省长官在门下省定期集会共同商议国家大事,三省长官议事的场所被称为“政事堂”。后来中书省事务日益重要,于是“政事堂”就移到了中书省,改名为“中书门下”。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朝的时候,宰相之名还没正式的名称,到了唐朝的时候才有正式的称呼。不过宰相的人员并不是只有三省长官,宰相的人数并不固定。除了三省长官之外,皇帝还会从其他中央部门选任官员兼任宰相。皇帝此举也是为了能广泛延揽统治人才,对真宰相进行分权,这些人加入宰相行列,皇帝授予他们“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的名称得以到政事堂参加议事。
这样一来,逐渐演变成凡是不加这些名号的原三省长官反而无法进入政事堂,以至于唐朝后期,宰相的名称转而统一为“同平章事”这个称呼。
由于唐朝宰相员额较多,所以在政事堂参加议事的宰相当中,就会推举一名首席宰相,称呼为“执政秉笔”,后来皇帝为了防止类似李林甫这样长期担任首席宰相把持朝政的情况,于是就要求宰相们必须短期轮换,以加强皇权。
六部及对应职官
六部是中央机构当中最重要的具体执行机构,六部下辖二十四司处理具体政务,尚书省左丞负责管理吏、户、礼三部,尚书省右丞负责管理兵、刑、工三部,六部长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属官有各司郎中、员外郎等。
①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为六部之首。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
②户部:掌天下户口井田之政令。下设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
③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下设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
④兵部:掌天下军卫、武官选授之政令。下设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
⑤刑部:掌天下刑法徒隶、司法刑狱之政令。下设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
⑥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
九寺五监及对应职官
九寺五监是中央机构当中重要的办事机构,六部是九寺五监的上级机构,九寺五监则处于六部的下属机构。唐朝前期的时候六部和九寺五监之间虽然有事务上的统属关系,但是两者还不是上下直属关系。等到了唐朝后期时,六部各部就直接管理对应相关事务的九寺五监。
和汉朝的九卿相比,唐代的诸寺监宫、府分体,主要还是为国家服务,皇家事务占比降低,但是诸寺监的人员架构组织仍然比较庞大。
九寺:
①太常寺:掌国家礼乐、郊庙社稷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博士、奉礼郎等,下设太庙、太乐、太医等七署。
②光禄寺:掌国家酒醴、膳羞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太官、肴藏等四署。
③卫尉寺:掌国家军械、文物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武库、武器等三署。
④宗正寺:掌皇族宗室属籍、事务等,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诸陵、崇玄二署。
⑤太仆寺:掌国家厩牧、车舆以及诸牧监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兽医博士等,下设乘黄、曲厩等四署。
⑥大理寺:掌国家折狱详刑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正、平、司直、主簿、录事、府史、狱丞等。
⑦鸿胪寺:掌宾客、外交以及凶仪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典客、司仪二署。
⑧司农寺:掌仓储、委积、屯田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录事、府史、计史等,下设太仓、上林等四署。
⑨太府寺:掌财货、贸易之事,长官为卿,次官为少卿,属官有丞、录事、府史、计史等,下设京都市、平准等五署。
五监
①国子监:掌国家儒学训导之政令,长官为祭酒,次官为司业,属官有丞、主簿、录事等,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馆,各馆设有博士、助教。
②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令,长官为监,次官为少监,属官有主簿、录事、府史、计史等,下设五署三监。
③军器监:掌缮造甲弩之属,长官为监,次官为少监,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二署。
④将作监:掌国家修造、土木、工匠之政令,长官为大匠,次官为少匠,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府史、计史等,下设四署五监。
⑤都水监:掌川泽、津梁之政令,长官为都水使者二人,次官有都水丞二人,属官有主簿、录事、府史等,下设三署。
台、府、院及对应职官
一、御史台:掌国家刑宪典章之政、纠弹百官、肃正朝纲。
长官为御史大夫,次官为御史中丞,属官有主簿、录事、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下设三院:
①台院:侍御史六人,掌弹劾百僚、推鞠诉讼、处理日常杂务。
②殿院: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随驾纠察兼知左右巡及太仓、左藏出纳等事。
③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官、巡按州县、以及祭祀、屯田、铸铁、军戎、岭南选补及太府、司农出纳等等监察。
二、詹事府:掌太子东宫官署,总揽宫内庶务。
长官为太子詹事,次官为少詹事,属官有丞等。
三、翰林院:为侍奉天子文学、技艺、占卦、医术等侍奉机构。
主要人员为翰林学士无品秩、无官署和属员,翰林院是皇帝的顾问机构,翰林学士属于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后来由于贴近皇帝,分割了中书舍人的制诏之权,与中书省的诏令并称为内制和外制。
翰林学士的内制涉及拜免将相、诏令征伐、立后立储等重要事宜,而中书省所制的外制反而成为一般诏令。唐后期的承旨学士还开始分割了外朝的相权,成为事实上的“内相”,唐朝后期翰林出身的宰相占了绝大多数,这也开创了后世拜相必先出自翰林的先河。
秘书、殿中和内侍省及对应职官
①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典籍事务。
长官为秘书监,次官为少监。
②殿中省:掌天子乘舆、服舆事务。
长官为殿中监,次官为少监。
③内侍省:掌宫内侍奉、出入宫掖、宣传诏令,属于在内廷的宦官机构。
长官为监,次官为少监,有内侍,内常侍等官。
下一回我们说说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喜欢的朋友请加关注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原创不易,请支持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喜欢的话赶紧点赞、转发和收藏吧,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指正,感谢大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