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古玩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
古人爱文人雅士,一些胸无点墨的人却附庸风雅,闹出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明明没有文化,偏要装得有文化,吟诗作对,俨然骚人墨客,其作无非凑数之作、凑韵之作。
最有名的乾隆帝其中最有名是世人皆知的乾隆皇帝,他一生写了43000多首詩,产量古今第一,可称为“诗文第一人”。《全唐诗》也不過收集到了48900多首唐詩,乾隆一人之作就可以相当《全唐诗》的数量,但诗歌水平实在不高,沒有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留下的反倒是一些笑談。
胡适,梁启超。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参加聚会,宴上有猪肉,胡适突然说到,中国很多诗人都吃猪肉,却很少有人用“猪”字入诗的。这时候梁启超接过话说:那也不见得,乾隆就写过“夕阳芳草见游猪”。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文联主席怒发冲冠恕(怒的错别字)砸社区电脑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因自己所作的诗被放到网上遭差评,气势汹汹地将耒阳社区网站办公电脑挥扫在地上,网站工作人员上前与其理论,熊艾春称,"是我砸的电脑,怎么样!我还留个字条给你!"
说完,熊艾春让网站工作人员拿来纸笔,其写下了"熊艾春恕(怒的错别字)砸社区电脑。熊艾春,2015年7月3日"
短短九个字的纸条,就出现了两个错别字。熊艾春写纸条时还询问耒阳社区网站工作人员,"砸电脑的砸字怎么写?"其询问内容让网站工作人员哭笑不得,"您是文联主席,连砸字都不会写?"
附熊艾春诗作节选
《国际保健消费指南赞》
国际消费有指南,
明明白白一小刊。
保健消费很分明,
我写诗文把它赞。
所有技师服务好,
所有顾客心里欢。
今日高兴洗脚后,
明日健步去爬山。
《耒阳赞》
耒水源于地球心脏,
阳光来自宇宙东方。
竹海无风绿浪翻腾,
奇境多姿多彩多样。
玉帝命名第一福地,
紫霞弃家占居中央。
八纵南北数跨东西,
乐游此地喜气洋洋。
耒阳人民要弘扬正能量。
四个字评价:诗文掉价
“全脓包”的凑韵诗作权龙褒,唐朝大臣,“诗人”,《全唐诗》卷六八九录其诗五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七重录一首。
唐代,诗歌创作极为普及,上自皇帝,宰相,王公,贵族,下至士庶,僧徒,妇孺,闺中待嫁女子,不仅能朗诵古代或当代人诗句,而且也能动手写诗。这正像唐宣宗李忱在《吊乐天》一诗中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权龙褒喜爱作诗,权龙褒其诗虽录于《全唐诗》,但他不知道作诗讲究平仄四声,押韵合辙,对仗用典。只是强凑字数,只是滥竽充数。
中宗年间,权龙褒因为亲族中有人犯罪,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后又被召回,封为左武将军。权龙褒很高兴,赋诗一首献与中宗: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
敕知无罪过,追来于将军。
中宗看后觉得此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只好笑着对左右说,这就是权学士的诗啊!
有一次皇太子举行宴会,权龙褒吟了一首《夏日诗》:“严雪白皑皑,明月赤团团”。有人问:这是夏天的景色吗?权龙褒应对:“趁韵而已。”下句說“明月赤团团”,就是说明月像一团火似的,非常非常紅。权龙褒真是“全脓包”。太子都看不下去了,提起笔就批道:“龙褒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雪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诗人军阀张宗昌摘录张宗昌的10首“佳作”:
1、《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2、《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3、《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4、《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5、《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6、《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7、《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咕嘟咕嘟往外出。
8、《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9、《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10、《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结语:写诗真的需要有才华,大诗人写出的诗能够把我们带入诗境,进入画面,带来触动。而胸无点墨、附庸风雅之作,带给我们的是无数笑点,调剂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哈哈哈!有没有去了第一次还想去第二次的景点推荐?
对于我个人来说,有两个地方,去了第一次,有机会还想再次去的景点。
第一个是美奈,美奈是一个小渔村,那里有太阳照亮亚洲的第一缕阳光,这里令我流连忘返,就是太热了,适合冬季去住几个月,我在2017年冬季,圣诞节前去的,在那里度过了2018年的元旦节。每天一个人静静看海,一个人在海滩徘徊。
我住的旅馆每天60元,每天20元租了一辆摩托车,早上天不亮,我就早早地赶到海滩上,偌大的海滩,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在海水里泡着,沐浴温度适宜的海水,享受海水浴带来的快感。下图是我住旅馆的地址(潘切附近)。
潘切旅馆位置美奈渔村看日出位置的旅馆干净、便宜,旅馆明码标价70元人民币,我多住了几天,搞搞价钱,按60一晚。旅馆没多少人住,我住了几天,只见一个日本女孩。下图是旅馆实拍
潘切旅馆实拍潘切旅馆实拍美奈这个地方很神奇,不仅仅有大海,山峦,还有沙漠,红沙滩,白沙滩,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民风淳厚,我曾经骑摩托陷入沙滩,有当地打渔小商贩,距离几百米,看到后跑过来,帮我推摩托。当地海鲜也比较便宜,餐馆都明码标价。唯一注意的是,有几个老警经常查摩托车。
我骑的摩托车美奈渔村美奈日出美奈大海美奈红沙滩美奈红沙滩美奈红沙滩美奈渔村第二个是大叻,比起美奈,大叻有点商业气息。大叻一年四季如春,住的旅馆稍贵,70元的旅馆不如美奈干净。大叻适合避暑,大叻的旅馆很少有空调,因为用不到。这里是一个适合恋爱的地方,到这旅游,切记不要跟团啊,跟团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大叻的民居独具风格,具有法国情调。你要深层次的看大叻,就去小镇的深处,去哪里的小巷子多走走。
大叻民居偏僻的小径小学生疯狂的房子大叻教堂大叻春香湖大叻大叻街头大叻大叻街头古代豪门世家的生活有多精致奢侈?
说一个超乎想象的,人奶喂猪。
晋武帝司马炎某次到官员家中做客,该官员名为王济,乃晋朝世族子弟,又在朝中做官,可谓豪门显赫。
宴请司马炎的席间,上了一道美味的烤乳猪,司马炎吃过以后,大呼过瘾,便激动的问王济这道烤乳猪是怎么做的?
谁知王济说重点不在于如何做,而是在食材上,因为这些猪,全部是用“人奶喂养”的,所以肉质本身就极为肥嫩。
司马炎听完之后,当场目瞪口呆,身边的随从也俱是满脸震惊。
《世说新语·王济以人乳饮猪》记载: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绫罗绔罗[3],以手擎饮食。蒸豘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豘。"
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
而王济的疯狂行径不止于此,他还做过一件更加疯狂,让人咋舌的阔绰之举:
他年轻的时候,跟友人去一块跑马地考察,因为这块地风景极好,同时视野开阔,王济非常喜欢,他接着就让人把整块地铺满钱币,用以交付买地的款项,世人得知后,纷纷为之震惊,而此次行为,也为王济这个贵族,招来很多非议。
既然说到西晋,那就不得不提当年最著名的“石崇斗富王恺”。
石崇这人起初历任荆州刺史、南蛮校尉等职,谁知在任期间,他竟然暗中当起了打家劫舍的马贼,靠着劫掠来往商旅的营生,大发不义之财。
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敛财,就随意的售卖官爵,本就身为官吏的石崇,又靠着从司马炎手里买来的官位平步青云,从地方刺史摇身一变成为晋朝贵族,而他最疯狂的时候,娶了超过一百位妻妾,和当时晋朝最有头有脸的人物频繁往来,结交了大批权贵,整天就是喝喝花酒,过着极度奢靡的放荡生活。
正所谓官官相护,石崇自从当了官以后,比以前更加富有,渐渐在晋朝的贵族圈内名声鹊起。
但当时还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叫王恺,此人身为“国舅爷”,地位显然比石崇要高的没影,可他的财产却不如石崇的多,这让王恺极不服输,非要跟石崇斗富。
自此,俩人之间就开始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贵族斗富。
先是王恺用麦芽糖刷锅,故意把这事儿说给石崇,石崇听了立马回到家把炉子给撤了,勒令下人以后只要做饭,就必须得用蜡烛,不能用柴火。
大家伙可要知道,不管在晋朝,还是现代,用蜡烛生火做饭,那可比随意劈砍的柴火贵太多了,何况是在很多人都吃不上饭的晋朝,这简直就是一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王恺知道以后,接着掏出大把钱财,买了大批绸缎,全部用来铺路,据说铺出的道路长达数十里,还起了个颇文雅的名字:紫丝布步障。
举世皆哗然。
而石崇不甘落后,就找了一条更长的道路,把路面全部铺上了名贵的绸缎,硬是铺出一条“锦步障”。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侈汰》有载:“王君夫(王恺)以𥹋糒澳釜,石季伦(石崇)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晋书·石崇传》:“(石崇)举贵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注意上文两段中的“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和“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等描述,大家可以自行想象当时的壮观,那可是绵延数十里的名贵丝绸啊。。。。
王恺这下没法子了,他的钱财无法再跟石崇相抗衡,索性就去找自己最牛x的亲戚,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帮忙,司马炎倒很仗义,直接扔给他一件宫里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玉珊瑚。
让王恺拿着这件宝贝,去跟石崇斗富。
结果见了石崇,王恺本来沾沾自喜,心想这下看你怎么跟我斗?!
谁知石崇一把夺过王恺手里的珊瑚树,当场就拿起铁如意,给他砸了个稀巴烂!
国舅爷王恺立马雷霆大怒,然而石崇却领着他来到自己的私人库房,打开门的一刹那,王恺当场就傻眼了!
因为这间库房里,不仅有数不清的稀世珍宝,金银器皿,甚至还有数棵比王恺珊瑚树还要高还要漂亮精致的玉珊瑚!
石崇面朝一脸懵逼的王恺,就说了三个字:
“随便挑。”
《世说新语·侈汰》: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而且这还不算最绝的,石崇的个人生活,就连洗完澡,都有十几个美女伺候他穿衣戴冠,不仅每一位美女手上拖着盛满香料以及洗漱用品的金盘,甚至每个客人来上个厕所,方便完以后衣服就不能再穿,立马就得换新的,而且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一位美艳的婢女捧着香袋在一旁侍候。。。
这也导致很多人都以为那不是厕所,而是石崇的卧室,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由此,石崇家经常可以见到大批官员去拜访,每天都歌舞升平,极具奢靡,总之当时石崇的生活,已经达到了西晋时期的贵族之最,恐难出其右,根本就是超出普通人想象的极限。。
但最后,他的下场也很惨,参与“八王之乱”的司马伦,麾下有一位党羽,名叫孙秀。
此人相中了石崇的宠妾“绿珠”,仰仗着有军权在手,直接上门去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当场就拒绝这种无理要求,哪有你来跟我要媳妇儿,我就直接给的,这不是荒唐吗?
(注:另有典故:绿珠坠楼)
被拒绝之后,孙秀大发雷霆,直接向司马伦诬陷石崇为乱党,密谋造反。
最终石崇被夷灭三族,再被抄家,所有家产尽数充公,直到后来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以“九卿礼仪”重葬石崇,才使其得以昭雪。
说来,他也算是含冤而死。
纵观石崇一生,虽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但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一朵渺小浪花罢了,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遐想与嗟叹。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文化趣闻。
谢谢。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
蒲松林在《聊斋志异· 书痴》一故事中曾说:“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这真是至理名言,《霸王别姬》中也说:“不疯魔,不成活。”古往今来,沉迷于自己的喜好无法自拔的人如恒河沙数,而流传下来的"好则生魔“的记载也很多。这些“疯子”或“痴儿”由于太沉迷于某种事物而造就出许多另人喷饭的事迹,然而大笑之余,又不禁觉其可爱可敬。
一,为飞天梦想献身的万虎。蔚蓝的天空在人类先民的眼中总是充满着神秘和诱惑。在古代的中国,人们虽然渴望飞上天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上去。这种美好的梦想最后就形成了羽化登仙的神仙情结。只有修道成仙,才能白日飞升,游遍那天宫中的奇景,见到人世间无法见到的玄幻之美。
有一部分人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同时又追求长生不死,从而投入道家修炼中。数千年来,并没有人白日飞升,羽化登仙。反而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功法,理念以及炼丹的副产品——火药;与修真道路不同的是,另一部分人一直希望通过技术达到飞天的梦想。墨子和公输盘都曾制造过能在天空盘旋数日的木鸢。当然墨子和公输盘这两位大师当时主演是为了战争服务,然而也算是人类飞天梦想的一部分。后来,为战争而生的风筝退化为儿童玩具,这大概是他的发明者始料未及的。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火器的诞生和发展,唐末时代已经出现了靠火药喷射力起飞并沿着目标飞行的热兵器——火箭。(此火箭非彼火箭)
元末明初,火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火箭靠火药的推理飞上天空的现象也让许多人觉得神奇。假如增加火箭的数量,让它们同时发射的话,其推力岂不是可以把人送上天?现代人可能觉得可笑,对于古人来说,他们不懂大气压强,也不明白重力等等科学理论,他们只是纯粹的想飞上天空,去那神秘诱人的地方看一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初年有一个叫“万虎”的人,他找来了四十多支大火箭,并将这些危险武器捆绑在一个椅子上,自己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椅子上,毅然的命人点燃火箭。因为他觉得如此大的火箭推力,足矣让自己飞上天空,去亲眼窥探那未知的奥秘。
随着一阵喷射的浓烟,火箭的推力将万虎送上天空,地面的人们都在浓烈的火药味中看到飞到半空的万虎拿着两个大风筝不停的摆动。随着火箭的爆炸,万虎和他的风筝从空中跌落。人们在不远的山谷中找到了被炸和被摔得血肉模糊的万虎,以及他那残破的大风筝。
“万虎”的故事,最早见于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在翻译成汉文的时候,有人将他翻译成万虎,也有人觉得应当是武官官职“万户”的音译。近些年则有人考证出此人乃明初的火器专家陶成道。
无论是谁,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起步晚,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但在我国古代的先民中,有那么一些人早早的为飞天梦想做出了尝试,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万虎的做法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神操作,甚至有点用生命来搞笑的意思。但是,正是这种天真却勇敢无畏的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于尝试,最终实现了一个国家的航天梦想。
如此想来,万虎的行为虽然搞笑,却也可敬,“无知者无畏”,但世间万物弱不是无知者先尝试的话,后人又怎能有知呢!
二,大水淹到门口还忙着抄书的数学家。焦循是我国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此人除了在天文,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外还精通训诂学,古文,理学,戏曲,地方志。可谓是清代难得一见的全能人才。
本来中土算学在宋元达到高峰后,明清两朝由于八股取士的影响已经渐趋没落,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外对传统算学大多一无所知。而焦循却是当时的另类,他刻苦钻研宋元古算学,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正是因为他的大量著作,使得中国传统算学未曾断代,并在清中晚期大放异彩,故此焦循可谓是保留中国算学传承的大功臣。
焦循还有一绰号“抄书痴人”,清朝时期雕版印刷早已司空见惯,但许多文人仍喜欢亲自抄写,以便于自己能够深刻理解。焦循在这方面更是做到了极致,他见到没看过的书如同魂魄被吸走,非要反复阅读,手录一份方肯罢休,为了读书,他甚至放弃了功名,十年没有进入过城市。
话说有一年,焦循的老家江苏甘泉爆发洪灾,大水很快淹到了他的书房门口,人们纷纷开始逃往高处,但却没有发现焦循。原来此时的焦循正在全神贯注的抄写《中论》,大概在他的心里,大水只要不淹到书桌,就没啥可怕的,又或者他压根没发觉涨水了。
正是这种痴迷的精神,使焦循终成一代大家,他留下的数十种著作中,涉及算学,天文学,理学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宝贵的科技与文学遗产。
在普通人眼中,焦循可谓痴到了极点,甚至是呆的可笑。然而,他的痴迷学问的精神,却是现代很多读书人所欠缺的。正如蒲松龄所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迷一件事物,也是一种境界啊!
三,来自情天,归于情海的痴儿怨女。清代乾隆年间,《石头记》的抄本在京城流传,许多人被曹雪芹原的文笔所惊艳。当时一部抄本甚至“价值十金”。然而抄本只有八十回,故事没有完结,让许多读者引以为憾。
后来高鹗整理和补续了结尾,书商程伟元将其刊刻出版,这就是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完整的故事让这部名著不胫而走,到嘉庆时代几乎“家置一部”。当时甚至有“开篇不说《红楼梦》,读遍诗书也枉然!”的俗语。
《红缕梦》以其诱人的文学魅力迅速俘获了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的大批读者。嘉庆时代有这么一男一女就读《红楼梦》走火入魔,搞得啼笑皆非,不知是可怜还是可笑。
先是一商人的女儿,跟随哥哥读书的时候在书架上发现一部《红楼梦》,于是便翻阅起来。谁知从此就陷进去出不来了,这位姑娘将《红楼梦》的每一回反复阅读,心有所触便从此哀怨起来。就这样没日没夜的翻来覆去的看,又不舍得看到结尾。几个月下来,人也病倒了,小说还是没看完。姑娘躺在病床上依旧是看一回书,闭着眼睛哀叹一回。最后茶饭不思,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父母发觉女儿的病是由《红楼梦》而起,于是将书抢来烧掉。姑娘挣扎着病体大叫一声:“奈何烧我宝玉黛玉!”言罢昏死过去。此后身体更加虚弱,一夜坐在灯前,看着烛火喃喃自语:“宝玉黛玉在此间乎?”说罢流泪不止,没几天,姑娘就魂归离恨天了。
街坊四邻知道后都传为笑谈。这位姑娘想必也是来自情天孽海,最后归于太虚幻境了吧!哎,可怜又好笑。
另一位读《红楼梦》疯癫的是嘉庆年间的一位男子。这个小伙子读到《红楼梦》后每夜焚香祷告,但求能见一面“潇湘妃子”林黛玉。后来干脆疯疯癫癫,要到外面去。家人拦住他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自己要去“太虚幻境”找林黛玉,最后被阻拦。
终于在一天深夜,小伙子偷偷跑出家门,自此音讯全无。几个月后被家人找回,俨然一个疯子。这件事也被当时的人当做笑料,可怜一位青年公子,竟沉沦书中不返。想必也是那孽海情天中一员吧!不知曹雪芹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总结:以上三则历史故事,都有搞笑的地方。然而搞笑的背后,却都帮着一个“痴”字。万虎是“科技痴”,焦循是“抄书痴”,痴迷《红缕梦》的姑娘和公子,姑且算个“情痴”吧!
“痴”之一字,真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纵观人类历史,不就是一部由各种各样“痴”人组成的长段子么?生活中不乏痴迷于权势,地位,金钱的芸芸众生,相比而言,对于这三位痴人,我觉得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不禁对他们生起一股敬畏之情!
现在还有没有盗墓贼?
“我是6000年前的那个挖墓人转世,我转世盗墓就是为了让红山文化重见天日。”姚玉忠站在被告席上依旧不忘神化自己。他作为“红山大案”的头号主犯,也确实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盗墓案的几个之最,不仅涉案人数多达225人,而且还追回文物2063件,价值逾5亿。
不过53岁的姚玉忠借“转世”神化自己的同时,也认为自己被抓冥冥中自有天定。公安部为侦破“红山大案”成立“11.26”专案组,没成想这日正是姚玉忠的生日。而警方抓捕姚玉忠是在凌晨三点,又恰逢姚玉忠降生的时辰。还有姚玉忠的落网地点是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的天义宾馆。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天意”所归吗?姚玉忠从盗墓到被捕,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自学而成的“祖师爷”姚玉忠的犯罪脉络,是从老家内蒙赤峰一路盗向辽西的朝阳。“转世”不过是姚玉忠惑众伎俩,但还是有人将其奉为“盗墓界的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
甚至还有人盛传姚玉忠是祖传的摸金校尉,深得父亲真传,习得“寻龙点穴、求风问水”绝技,可以凭借天象、星斗的位置以及手中的罗盘,就可在方圆百里确定一座古墓位置。
外界将姚玉忠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姚家祖传的是篾匠,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织席贩履,而姚玉忠的盗墓技术纯属自学而成。
1962年,姚玉忠出生于内蒙赤峰宁城县新房村一普通农家。父亲除了种地外,就靠编筐技艺养活家中七个孩子。
姚玉忠在家排行老三,自幼聪明机灵,不仅经常走村串巷贩卖皮子、猪鬃之类物品,属于村中头脑活络的人物,而且特喜欢读书,虽只有小学文化,字都未认全,却看过很多“风水”、“易经”之类的书籍,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
其实姚玉忠自幼喜欢研究风水,皆与老家的地缘文化有关。赤峰顾名思义就是“红山”,相传远古时期,西王母欲惩罚犯规的九位仙女,吓得九仙女慌乱间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落人间,形成九座红色的山峰,所以红山又名九女山。
1930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在赤峰一带考古,曾发现许多陶片与古代文明遗迹。后来梁思礼将距今五六千年前,在辽河流域因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称为“红山文化”。目前这里已发现墓葬、陶窑、祭祀等1000多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以及精美玉器。
可想而知赤峰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譬如1971年赤峰出土的“红山玉猪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龙的形象。而姚玉忠所在的村庄新房村,更是随时都有可能看到古董。
据说在新房村,每逢暴雨过后,就能在山上捡到石器或陶片,运气好的还有可能会捡到完整的器皿或玉器,那可都是距今几千年的老古董。
其实这都与红山墓葬习俗有关。红山时期的氏族墓葬形式主要是“积石冢”,也就是用许多石块垒起来的石棺墓,然后再选择埋在高山或山丘的顶部。
这种墓葬一般埋得不深,所以历经几千年风雨,许多墓室经过风化、水土流失或开垦等地质变化,就很容易被发现,以致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等随葬品散落民间。
但当地村民意识不到这些古董价值连城,往往随意毁坏,或是廉价换两袋米面。而头脑灵活的姚玉忠却从中意识到了,一个比当篾匠来钱快千万倍的办法~盗墓。
姚玉忠认准这条路后,除了看书学习外,还热衷于“实地考察”。牛河梁遗址公园、赤峰博物馆、故宫以及清东陵,甚至赤峰、深圳、北京等地的古玩市场都是姚玉忠的重要考察场所。他一方面将书面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墓葬形制特点;另一方面则通过多看实物,以提高自己的文物鉴赏能力。
不明所以的村民们看到姚玉忠衣着谈吐变得儒雅,不再像农民或小商贩,只以为他迷上了旅游喜欢出去见世面,却未料姚玉忠正在暗中储备盗墓技能。
姚玉忠考察归来后,将理论结合实践,又喜欢上了“爬山”,没事儿就到建平县和凌源市的一些山上转悠,有时一待就是一天。就在姚玉忠被捕的前一天,他还去山上看了一次。其实这就是盗墓圈所谓的“踩点”或“点穴”。
随着红山文化兴起,许多来自西安、洛阳的盗墓者蜂拥而至,但他们都没有盗掘成功。其实并非他们水平不行,而是他们不了解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墓葬特点。
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墓葬中皆是陶器、玉器,并无金银以及青铜等金属器皿,所以一般盗墓者拿着现代金属探测仪,根本就找不到那些积石冢的位置。而姚玉忠却可以完全不依赖任何高科技工具准确定位。
据新房村村民回忆,姚玉忠少时与发小们一起放牛,经常玩一个游戏,就是一个孩子在山包这边,耳朵贴在地上,另一个孩子几十步外跺脚,趴在地上的孩子可以听到土层中传来的“咚咚”声。别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姚玉忠知道此处下面有古墓。
由此可见姚玉忠对墓葬文化悟性极高,再加上后期潜心学习,可以说吃透了红山墓葬的特点,不仅可以准确定位墓葬,而且还能知道墓主人身份是平民还是上等阶层,所以总能找到比别人出货多的古墓。
牛河梁地区的16个红山文化遗址,都惊人地呈现北斗七星的排列布局,可见古人是按照风水学来选定墓址。虽说历经几千年,红山遗址的地质与外部环境可能有变化,但星象不会变,所以姚玉忠就是先凭借星象、风水确定古墓的大致区域,然后再借助民间传说与资料进一步确定古墓大体位置,最后再用其特制的“扎子”探土,最终断定积石冢具体位置。
姚玉忠所用的“扎子”与“三维立体成像仪”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相比,简单又特殊。“扎子”是由多截钢筋连接而成,不仅携带组装方便,而且性能也要比传统的洛阳铲要高。姚玉忠将“扎子”扎进土里拔出后,通过观察扎头上土层颜色变化,判断下面是否存在“活土”,继而推测下面是否有墓葬。
一般情况下,姚玉忠白天踩点,用“扎子”发现古墓后,当天晚上就开挖。而且姚玉忠比别人高明的是,他还经常随身携带一包草籽。
姚玉忠盗墓多选在夏秋草木生长旺盛之际,每次盗墓就像给墓葬做一个“微创手术”,然后临走时除了回填盗洞,有时还会撒下一把草籽,用不了多久,盗洞口处就会草木茂盛,以免被人察觉。
姚玉忠的这些神技以及盗墓极高的成功率,在同行兼合伙人冯杰的渲染下,一度成为盗墓圈中多人膜拜的“祖师爷”。所以“红山大案”打掉的12个盗墓团伙中,有9个与姚玉忠有联系,许多盗墓团伙头目,以前都曾在姚玉忠手下干过活儿,都幻想有朝一日能像“祖师爷”一般风光,但这位“祖师爷”的人品却不咋地道。
“祖师爷”的贪、精、狠、毒中国盗墓史上曾出现不少门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以及发丘将军等四大门派。这些门派各有特点,有的采用暴力破坏古墓,也有的利用星象风水定位,所以民间素有“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之说。而红山文化因处关外,以前鲜有人关注,盗墓者也比较少,所以姚玉忠的横空出世可以说自成一派,并得到当地盗墓圈推崇。不过据当地落网的盗墓团伙成员反映,姚玉忠比较“贪、毒、狠”,不太能合人。
姚玉忠作案频率相当高,2013年~2014年仅一年时间里,他就参与作案200多起。而他每次踩点,都是独自前往,不允许别人跟随。姚玉忠私下聊天也从不涉及踩点的诀窍,甚至连亲弟弟姚玉飞也甚少传授,以致姚玉飞后来一气之下投奔了冯杰团伙。
即便是挖出“货”后,姚玉忠也常常“分赃不均”。其实每次作案,姚玉忠很少亲自动手,都是在旁边指挥。但到文物快要出土时,姚玉忠就支别人去喝水抽烟,他独自下坑拿小刀仔细刮掉文物上的最后一层土后,将文物装进自己口袋。谁也不知道到底挖出什么“货”,也不知道挖出多少货,都是姚玉忠销赃后给多少钱就是多少。
据同案犯董财供述,他们曾在朝阳市农村公路边的山上挖掘过三个地方,地点是姚玉忠确定,让怎么挖就怎么挖。有一位团伙成员因反复询问出土文物的价值,惹得姚玉忠有些不高兴,他竟当场将一个玉圈与一对儿玉镯砸碎扔进包谷地,并威胁同伙以后爱干不干。
姚玉忠的贪婪逐渐引起他人不满,于是许多骨干成员纷纷另立山头,这也是“红山大案”出现多个盗墓团伙的原因所在。
姚玉忠除了贪婪,还有狡猾的特质。一般盗墓都选在半夜进行,一是因为夜色掩护不易察觉,二是因为行间流传墓中东西阴气过重,出土不能见光的说法。
而姚玉忠选择盗墓时机,除了选择半夜外,大多选在夏秋季节,便于用草皮回填盗洞,而且他每次作案前都要看“天气预报”,有时专门选在下雨前作案,以便大雨冲刷掉作案痕迹。
可以说姚玉忠的反侦察意识相当强,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狠劲”也鲜有人堪比。有一次,警方在山上蹲守布控,与盗墓贼撞个正着,可有个盗墓贼宁肯跳崖也不愿被抓,后来才知道此人就是姚玉忠。
姚玉忠那次被摔断三根肋骨,可他怕引起警方怀疑,不敢去医院,竟跑到赌场故意与人起争执,伪造“打架腰部受伤”才去了医院。其实警方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早就知道有个很神、出货很快的老姚存在,但因姚玉忠太过狡猾,警方没有查到更进一步的细节,估计那次如果不是姚玉飞落网,想抓到姚玉忠可能很难。
姚玉忠不仅对自己狠劲儿,即便是同行或合伙人,他同样会下黑手。2014年10月26日晚,王某山等五人在姚玉忠指使下闯进冯杰家中,强行捆住冯杰的手、脚,进行殴打威胁,最终从冯杰的古玩店保险柜中抢走11件红山文物。
因为文物来路不当,冯杰不敢报案,只得让两名心腹暗查到底谁抢了自己。直到落网后,冯杰才知道下手的居然是曾亲密合作过的姚玉忠。
姚玉忠之所以黑吃黑,除了因为分赃不均、以及弟弟姚玉飞投奔冯杰等琐碎矛盾,触犯了他的利益外,最主要是其知道冯杰手中有不少“好东西”,可以用来缓解资金压力。
难道姚玉忠还会缺钱吗?还别说他还真缺钱,据说姚玉忠落网后,司法机关清查其个人账户里居然只有一分钱,其盗掘文物所得赃款都被输在了牌桌上。
姚玉忠在盗墓圈名声显赫,但在赌桌上却是个十赌九输的“老败家”。也许源于数十年昼伏夜出的盗墓生涯,姚玉忠一到晚间就眼睛特别亮,只要不盗墓,就聚到一起赌博,一赌就是一个通宵。
可以说姚玉忠除了盗墓外,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赌博,可其赌技太差,甚至经常落入圈套。有一次,一个瘸子出老千,让姚玉忠下重注输个精光,最后不得不用自己盗来的玉器抵押。
姚玉忠本人就曾说过,在河北某地下赌场一下子欠下7000多万元赌债,有时来不及出售文物,就直接拿文物抵押,原本值100万的文物折半要50万元,甚至有时直接一折,以10万元低价当场抵押,事后鲜少赎回。
尽管如此,姚玉忠还是认为赌场是最真实的人生,所以他因为输得太多急了眼,才会黑吃黑吃到冯杰头上。
姚玉忠个性孤傲,曾自诩100个考古专家都比不上他一个。也许他对古墓的研究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不行正路,终归会善恶到头终有报。
“祖师爷”的没落姚玉忠经过多年经营,已形成了资金提供、设备投入、勘探古墓、盗掘古墓、销售分赃的一条龙产业链。他们疯狂的盗墓行径,也已引起的警方的注意。
2015年,辽宁警方为侦破一系列盗墓案,特成立了“11.26”专案组,一举抓获10个盗墓团伙217人,缴获文物涵盖了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战国时期、汉代、三燕、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出土文物。
因为涉案人数众多,并且案情复杂重大,遂这一系列盗墓案被称为“红山大案”。而姚玉忠因一人犯数罪,成为此系列盗墓案的头号主犯,并于2016年4月14日,被朝阳市中级法院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抢劫罪以及倒卖文物等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但姚玉忠并不打算认账,不仅借用“转世”之说为自己狡辩,甚至还惋惜地说:“我已经找到了秦始皇陵墓入口,还想去秦陵呢,太可惜!”
其实没有认识到盗墓乃犯法行为的不止姚玉忠一人,直到现在姚玉忠老家的亲戚还在说:“姚玉忠被抓太可惜了,他的看山本事,现在人们想学也没地方学了。”
中国自遥远的商代就有灵魂不灭的观念,于是就走了厚葬之风。后来《中庸》又提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简单说就是认为,对待死者要像活着一样,才是真正的孝道。所以人们才会用丰厚的财物给逝去的亲人陪葬。
而厚葬的恶果就是吸引众多盗墓者,甘冒法律制裁风险,不顾道德舆论的谴责,抵制住内心深处的恐惧,在寂静的夜晚将罪恶的斧头伸向古墓。
因为巨大利益诱惑,姚玉忠们意识不到盗墓违法,所以现代不仅存在着盗墓者,而且暂时还无法杜绝。我们唯有加大打击与严惩盗墓贼的力度,以尽可能避免文物的大量流失,以及历史文化考古的断层。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