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古玩地摊哪里最火,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我叔叔家的姐姐,生了两个孩子,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面对生活的压力,她依然对我露出了笑容。看着这笑容,我一下没忍住,眼泪刷一下就掉了下来。
我的叔叔家有两个孩子,和我都是同龄人。小的时候,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每天在一起天真无虑。上了高中以后,开始出现了变化。大姐只读到了初中就不读了,小弟考了高中又上了大学。
而我在上了高中之后,和他们见面的机会也逐渐地少了起来,也只有在和家里人偶尔的闲谈中,才能得知他们的一些消息。
大姐比我大三岁左右。也是许久未见了。有一次,我去县城办点事,路过她所在的镇上,因为时间还算充足,便买了点东西,去家里看了看她。三十出头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尽管没比我大多少,但是看起来,完全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显得很沧桑,眼神也完全失去了少女的光泽。
此时她的性格也像是完全适应了这种身份,和我印象中的中年大妈并无两样。而我只能仔细分辨,才能在隐含的神色中找见我们儿时在一起玩耍的那种影子,不过也仅仅是稍纵即逝。
她看到我进来,赶忙去接过我手中的东西,关心地问我怎么有时间过来,而且来了还买东西。因为我平时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的,家里人也都知道。和他们经常走动的时机也不多。
我说没啥事儿,去趟县城,顺便就过来看了看。她一边说着,一边招呼我进屋坐下,然后又给我倒了一杯水。之后用胸前的围裙擦了擦手,也坐在了沙发上。
我问起她的近况,问她家里还忙不忙。她坐在那里,神色也没有很大的变化。当然,看到我,她还是是有一点开心的,但除了这一点开心之外,其他的就没有了。就在这时,两个孩子跑出来了,走近了缠着她。她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柔和,耐心的哄劝他们,让大的带着小的去玩。
我又问她大哥去哪里了,也就是她的老公。她说出去干活了。说在哪个小区又搞了点活,最近一阵子都在忙这个事情。我也没多问,随后就是一阵闲聊了。
很快时间就到了中午,我跟他说中午还约了别人吃饭,就不在她这吃饭了。她眼神中,也有一点为难的神色,跟我说家中还有婆婆需要照顾,中午也怕是没有精力,再来顾及我。
我心里也知道,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我也能理解。随后就告别了她,去忙我的事情了。
回想起过去的点滴,心里感触颇深事情忙完之后,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又想起了他的神情。脑海里不由回想起一起长大的经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小的时候,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我年龄小一些,也经常和姐姐一起玩。她很宠着我,也很爱护我。当时我们家比较穷,都住在村里。有时候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而每在这个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帮我教训他们。哪怕只是虚张声势,也不影响她护在我面前。
有一次,我和一群小孩在一起玩,不知为什么,他们几个人突然就把我推倒在地。而本来就没有防备的我,此刻也重重地摔在地上,嘴巴里全是泥。我挣扎着爬了起来,他们早已四散跑开。这时,我突然发现大姐从我们的院子里突然跑了出来,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冲着他们就追了过去。原来,她虽然在院子里,但也一直注意些我这边。
小孩子比较多,她也没法全部追到,只追到了其中一个跑得较慢的。她不由分说,拿起棍子就是一顿揍。把小孩揍得哇哇大哭,最后还是两家的大人出面才解决了这件事情。虽说都知道爱玩爱闹是小孩的本性,但是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来,他们对我们的不尊重。所以我从小就深深地感激大姐们对我的照顾。
而长大以后,看到她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我感觉心里面也有说不清的滋味。
分析面临的困境与悲哀仔细捋捋,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照顾孩子的压力。
结婚没多久后,她便是怀了第一个孩子。在怀孕的时候也很辛苦。前几个月,孕反比较严重,吐得比较厉害。但是家里人也没有给到她什么特殊的照顾,只是说这是必须要经历的,挺一挺就好了。她也有点无奈,怀的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想着把它顺利生下来,也只好忍一忍。
到了中期的时候,家里又有了别的事情。婆婆没法二十四小时地陪在她的身边照顾他。还面对这种情况,她也只能懂事地去理解他们。同时,她老公也要出去干活赚钱来养活家庭,也不能时时刻刻的陪伴在他身旁。
所以,她也只能一个人辛辛苦苦的支撑,遇到什么委屈难处了,也只能往心里咽。
孩子生下来以后,又要开始照顾孩子。刚出生的孩子比较难带,没日没夜地哭闹。而老公白天还要辛苦干活,晚上回来呼噜震天响。她也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人操持着孩子的生活。
每天的熬夜,让他的精神面临着崩溃,人也感觉憔悴了,变得苍老了许多。但是却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孩子大点以后,每天的照顾必不可少,她也逐渐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只是围绕着孩子转。
我还记得她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跳舞,但是有一次我问她,还有没有时间跳舞?大姐愣了一下,苦笑了一声跟我说道,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跳舞了。
孩子稍微大了一些,可以上幼儿园。她觉得可以轻松一些了。但是没多久,他们又怀了第二个孩子。
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又开始了无穷无尽的折磨。虽然说拥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幸福,但她觉得每天都在痛并快乐着。生了老二之后,生活的压力又变得更大,她的老公也更加的辛苦了。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她心里头有些委屈,但也只能自己隐忍,因为她知道她的老公也在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
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每天的时间又被占满了。要照顾好小的,再送大地去上学。中午要做饭,招呼小的,下午再去接大的放学,每天就是连轴转。
第二就是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前面说的种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她的公公婆婆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但是很快,这种状态就被打破了。
有一次下雨天的时候,在门口的泥泞小道上,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是从那开始,她的婆婆身体开始变得不好。再加上公公年龄也已经很大,没有余力再去照顾人。
面对这种情况,她也只能自己承担起责任,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把家里的老人照顾好。只是现在,把她生活的时间填得更满了。
她每天的生活轨迹只是围绕菜市场、学校,偶尔再送婆婆去个医院。每天从一睁眼到闭眼,人就没有闲着的时候,365天没有哪天是个休息日。
面对生活繁复的压力,再精神的人也会被压得直不起腰,更何况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是没有办法,作为一位成年人,家庭里的女主人,也只能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承担起对公婆的责任。
坚持做自己,绽放自己的光芒说到这里,我觉得一位女人到中年之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做不成自己。她们也曾是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也曾拥有满眼都是光的青春岁月。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家庭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卸下那层温暖的躯壳,强硬的挺直身躯,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而在这中间,他们可以是母亲、是妻子、是儿媳妇,唯一就是没有了自己。她们早已经忘了十几岁的自己想过上哪样的生活,也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是什么。
假如你也面对这种生活的困境,请相信,一定要找到最初的自己。你可以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照顾丈夫,但是也应该照顾好你自己。
在照顾他们的同时,并不影响你会变成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价值。不管少年还是中年,或是老年,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出自身的光芒。
贵阳花鸟鱼虫批发市场?
1.阳明花鸟市场(南明区油榨街)。阳明花鸟市场可以说是目前贵阳种类最多而且规模也相对较大的花鸟市场。市场里有各类花草植物、可爱萌宠、观赏鱼类、古玩,逛到你眼花缭乱。而且还有藏在市场里的地道美食可以品尝。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2.阿栗花卉世界(乌当区阿栗村大湾二组)。阿栗花卉世界是目前我省首家一站式集花卉苗木、花鸟虫鱼、奇石古玩、盆景陶艺等为一体的大型市场,也是省内最大的花卉交易平台。
格拉苏蒂原创怎么样?
2017年,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苏蒂原创)首发了一个包括五款Sixties Square系列腕表的全新限量系列。
Sixties Iconic Square Collection 腕表的灵感来自品牌于1960 年代生产的表盘颜色。这批新款腕表的表盘,均由品牌于德国城市Pforzheim 的自家表盘厂生产,向这个撒克逊品牌悠久的「德国制造」传统致敬。
扎根于德国的Glashütte Original 早于1960 至1970 年代便曾生产类似颜色的表盘。要特意在此提及这段历史,是因为那时品牌属于共产东德的国营公司之一。
Glashütte 制作了好一些「有趣」的腕表项目,这些大都可在位于格拉苏蒂小镇的(获Glashütte Original 赞助)腕表博物馆内可看到。(如果你恰好在该区,这博物馆绝对值得你前往参观。)虽然当时社会宣扬「人人平等」,但(利用不同方式)以颜色表达个性是可接受,甚至被推广的。
这些颜色鲜艳的古董表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颜色难以长久保存。除非你将它们放在特别环境下保存,自然因素(包括阳光)都会引致颜色脱落,甚至消失。
近年更多现代技术都可以保存表盘鲜艳大胆的颜色,例如精细的上色技巧、PVD,以及其他工序,更符合高级腕表的寿命长度要求。
透过这些限量制作的款式,品牌尝试展示自家的卓越技术,及为自家品牌壮胆,结果相当成功。现时,与它的瑞士对手相比,德国高级时计的制造商在这个高度竞争环境下做得不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鲜艳的表盘颜色在品牌1960 年代的「Spezimatic」系列腕表初现。这些Sixties Iconic Square Collection 腕表的名称与其表盘颜色有直接关系,分别是:Sixties Iconic Forest(绿色)、Sixties Iconic Square Ocean(深蓝)、Sixties Iconic Square Graphite(带有压花效果的灰色)、Sixties Iconic Square Tangerine(橙色),以及Sixties Iconic Square Fire(火红)。当中我最推崇的是红、绿及蓝表盘的款式。
这个系列的表盘都经过一个名为「渐变」(dégradé)的技术处理,造出渐变色彩效果。技师以人手添上一层层光油,而非只有一层电渡涂层,表盘然后会放入烤箱烧灼定色。小时刻度在表盘上直接刻划而成,相当美妙。正因这个制作过程,每个表盘其实都是独一无二,因为每个都由人手工艺制成。
要明白这些腕表的价值,就要明白制作过程中的艺术性。表盘并非以自动化工具制成,而是以技术、反覆试验及无比耐性才能制成。若近距离观察表盘,就会发现当中的有机痕迹,即人为的不完美痕迹。而且,技师身为自豪的「德国工具」,能细心观察平面抛光的指针及小时刻度的情况。德国腕表除了是件艺术装饰,本质上它更是一具功能性的时计。
今年,品牌庆祝购入(位于德国Pforzheim)自家表盘厂的11 周年,而品牌与同区的原材料供应商早已合作数十年。格拉苏蒂是一个以时计机芯制作而闻名的地区,而Pforzheim(传统珠宝制造中心)则出产表盘、表壳、表带。知道这些周边知识,就能更欣赏以来自德国不同地区的技术合制而成的产品。
Sixties Iconic Square Collection 腕表采用精钢制的抛光方枕形外壳,表壳宽 41.33 毫米及高41.35 毫米,看似面积大,但其实很舒适。手表高度还原古董风格,但物料、做工都远比原本真实古董手表更好更高级。
Sixties Iconic 腕表内搭载原厂自制,备30 分钟累计功能的Calibre 39-34自动上条计时机芯。因为拱形表盘的关系,指针如传统做法般把末端弯曲。Calibre 39-34 自动上条机芯摆频为4Hz,配有40 小时动力储存。按Glashütte Original 的腕表传统,它采用了3/4 夹版及鹅颈式微调器。
Glashütte Original Sixties Iconic Square Collection共有五个款式,每款只限量制作25枚。附送啡或黑色的厚身鳄鱼皮表带,配合表盘颜色而定。
为什么有些元青花很值钱?
管窥中国试答之,希望对您有帮助。穿越千年的岁月,元青花在今天声名鹊起。而在历史上它仿佛昙花一现、流星坠落,来无影去无踪。成为了遥远的绝响,让今天的人们回味无穷,又摸不着边际。
一、元青花为什么诞生就这么成熟?一个鬼谷子下山大罐,2005年佳士得拍卖竟然拍卖了2.3亿元人民币,这吊起了国人的胃口。最直接的疑问就是元青花为什么这么值钱?也就是为什么这么珍贵?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这事实上就是对元青花艺术价值的探讨,这是严肃而又高雅的问题,探讨元青花的艺术价值,这就涉及到元青花的几个疑点。元青花为什么一诞生就是如此的成熟,没有童年期?为什么在元代以前没有诞生青花?这些都值得我们一一探讨。
二、唐青花是怎么诞生的,诞生在哪里?其实在元代之前,严格意义来说已经诞生了青花,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唐青花,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了一块不到巴掌大的青花瓷片,归于一个瓷枕的残片。而生产这片瓷片的窑址却不在扬州而在河南黄治窑?黄治窑为什么能最早生产出青花呢?
唐青花残片,有色差
巩义黄治窑在唐代是唐三彩的主要生产地,而唐三彩的主要颜色是黄、绿、蓝三种颜色。细心的读者可能就发现了,青花学名就是釉里蓝。能够烧制出这种蓝颜色就具备了烧制青花的基础。而同时该窑还是白瓷的重要产地,把白瓷的透明釉和唐三彩的蓝彩一结合,不正是青花吗!
巩义窑三彩,注意蓝彩
唯一的疑问是唐三彩都是陶器,能够烧制陶器上的蓝彩,不代表能够烧制瓷器上的蓝彩,因为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左右,而瓷器至少在1200°以上,陶器上的蓝彩也有可能在烧制瓷器的时候被烧飞,消失不见。
巩义窑青花
那么黄治窑的窑工们会不会掌握了在瓷器上烧出蓝彩的技术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在该窑窑址不仅出土了三彩和白瓷,还出土了一些青花瓷残片,而且在上街和荥阳的一些唐墓里也出土了青花瓷,而这些唐墓距离该窑最近,都从侧面证明该窑确实烧制出了青花瓷。
三、青花为什么到元朝才大放异彩?即然黄治窑已经烧制出了青花瓷,那为什么到元青花才大放异彩呢?这就要从元青花的钴料说起了。青花瓷的蓝色,是以青花料中的钴为呈色剂呈现出的蓝色。但是该窑采用的是土青料青花的呈色发灰、发暗,而且画工粗糙,因此并不受欢迎,只是民间偶尔会使用。
而元青花就不同了,元青花的钴料采用的是著名的苏麻离青。这是一种极为纯正而又个性突出的颜料,用它描绘出的青花瓷器,具有鲜明、大方、潇洒、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喜爱。
元青花西厢记焚香图罐
可惜的是苏麻离青是产于西亚波斯一代,也有一说是在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不管在哪里距离当时的中国都相当遥远。唐代很可能没有获得苏麻离青的信息,也无法运送,宋代疆域缩小,西域脱离中央政权,更不可能获取。
到了4,西亚自然也在掌控范围内,于是苏麻离青就被运送到了国内。
元帝国版图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一个个驼队穿越漫漫黄沙、戈壁峭石,翻葱岭、穿新疆、越黄土高原、过黄河、进中原、下长江,最终运到景德镇。加上苏麻离青十分稀少,从元至正到明宣德以后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个一个的废洞。可想这苏麻离青比黄金更要贵重,元青花珍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驼队穿越大漠
唐宋青花不受重视,到了元青花大放异彩,除了原料基础,还有两个人文基础。而很多人认为的元青花大放异彩的釉下彩技术的突破,作者(管窥中国)并不太认同,因为宋代磁州窑的白底黑花已经出现了很多精品,金代也出现了成熟的红绿彩。
四,元青花大放异彩的人文原因是什么?一个人文基础是唐宋时候,单色瓷器更受欢迎,也就是青瓷、白瓷。如唐代的耀州窑青瓷、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宋人审美崇尚素雅,宋人爱玉,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都属于青瓷系统,定窑是白瓷,这里边都有一种玉的高洁精神。只有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算是彩瓷,可也是在民间流行。蓝色在官方和民间很长时间并不受重视和欢迎。
宋代的汝瓷
到了元代,蒙古人和西亚的游牧民族都“尚白、尚蓝”,这其实很好理解,他们骑在马背上,因为干旱,多为晴天,抬头望见的始终是蓝天白云,这从蒙古族的民歌中也可以看到。因而他们崇尚蓝色和白色。而青花又是白地蓝彩,因此最受他们欢迎。
蒙古高原的蓝天白云
西亚人也崇尚蓝色,伊斯兰教的教堂里面图案都是蓝色的。伊斯兰教不允许崇拜偶像,因此教堂和生活中创造了很多以花草为蓝本的图案。青花瓷里边常出现的“缠枝莲”等很多花卉图案,都直接受到了中东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西亚人对青花的需求,为元青花解决了消费需求基础。直到现在街头兰州拉面小馆里,也都是用青花餐具,就是这个原因。
伊斯兰教堂的蓝色
兰州拉面小馆的青花瓷
另一个人文基础是,元朝是蒙古人统治,虽然并不像大家认为的元朝没有科举制度那么荒凉,但是情况其实也并不乐观。在元朝不足百年的历史上,共举行了16次科举,共录取进士1139人,其中大部分还是蒙古等少数民族,汉人不足一半。
况且元朝采取的是排斥汉文化的高压政策,大量的汉人读书人也采取了对抗朝廷,不参加科举的举动,不参加科举无法进入仕途,这就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从元杂剧的诞生可以看出来,元杂剧诞生的一大原因是,大量的汉人知识分子无法进入科举或者不愿意进入元人的科举,因此选择了创作剧本,维持生活。或者即使进入仕途也是底层官吏,官场无法得意,把毕生的心血投入杂剧创作。元代的文人很不幸,但是艺术却因此获得了大发展。
比如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和白朴都未出仕,尤其是白朴,他的父亲白华在金朝还中了进士,做了高官。白朴多次被征召做官他都拒绝了,把毕生的精力投入了戏剧创作。而马致远虽然做了小官,郑光祖连小官都不是只是杭州城的小吏,而且他们都没有考科举。都把一生的心血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
关汉卿
还有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的顶峰。在这里真的可以不用之一。倪瓒、王蒙、吴镇也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丰碑。然而黄公望与吴镇都曾以卖卜为生,倪瓒虽然家世还行,也众生未仕,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也是晚年才做了小官,他们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中国的山水画。“元四家”是山水画走向文人画的代表。
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山水
那么同样的道理,很多受了良好教育的汉族知识分子,也投入到了青花瓷器的创作上。中国画的技术也在失意文人的手中带入了瓷器制作。这些汉族知识分子和以前的瓷器匠人的区别是,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审美和艺术修养高,因而在进行青花瓷器的创作的时候,每一个都拿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可以猜想当时的瓷器匠人拥有和黄公望相当水平的绘画创作水平,也不可知,因为他们的名字都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而很多时候中国的瓷器匠人都是依照固定图样,进行制作,匠味有余,美感不足。这适合大批量的生产,而元青花很明显的每一个都是艺术家的倾心力作,自然艺术水平不同凡响。
五、元青花值钱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试举一例来详细说明。在南京博物馆(朝天宫)收藏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作者(管窥中国)曾经仔细端详过,作者为元代匠人的超高艺术水平赞叹不已。
可以看到描绘萧何的面部与背部使用的线条明显不同,背侧,画师画做阴暗面,线条粗状厚实,面部则为亮侧,线条纤细恬淡。就是同属亮侧的面部,在不同位置,线条也自不同。额头、眼角、鼻梁这些高光部位线条又细又淡,而鼻孔阴暗处线条粗而浓重。
勾勒时通过线条的弯曲、转折、粗细、干湿、深浅等变化把物体的明暗、高低、远近、主次关系表现出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变化完全融合在一笔画出的线条中。
而山石画法很明显使用了山水画中画山石的“皴”法,在山石的轮廓描绘中则不断变化使用“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靠笔锋的正侧变化形成起伏,表现山石周缘的迭积。这完全就是中国画。只不过把绢和纸换成了瓷瓶,把墨换成了青花颜料。
元青花纹饰的绘制基本延续了宋代院派绘画风格,对用笔要求严格,绘画层次丰富,纹样的色阶变化多样。在艺术上直接攀上了顶峰。
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
我们可以看到,用毛笔在瓷胎上用国画技法描绘图案,才是元青花一出现就攀上艺术高峰的原因,也是元青花之所以如此值钱,如此珍贵的根本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在绢帛或者纸张上画画和在瓷胎上作画,由于载体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作画体验,在瓷胎上作画更加困难!即使如此,元青花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了对比,可能大家对元青的艺术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来对比一下唐青花和宋青花。
唐青花塔式罐
宋青花花卉碗
不难发现唐宋青花,发色灰暗,釉质粗糙,画工随意。尽管出现了人物、花卉纹,但是粗糙的画工和元青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比较出名的元青花瓷器大多是人物题材的元青花。比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西厢记、昭君出塞、尉迟恭单鞭救主等等,这是中国人物题材瓷器的巅峰,问题是元青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人物题材,尤其是戏曲人物、军事题材的作品?
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大罐
元青花三顾茅庐大罐
戏曲人物题材很好理解,元杂剧当时正盛行,创作戏曲人物理所当然,那么创作军事题材那不难么好理解了。
这可能与朱元璋长期在景德镇驻扎有关。1351年—1360年朱元璋经常蛰伏在景德镇一带,也曾经被陈友谅追赶,直到逃到窑洞才躲过一劫,朱元璋在此时处心积虑思考的是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因而此时景德镇的瓷器出现了帝王将相的军事人物题材,反映出朱元璋招贤纳士、图谋天下的雄心。
六,明朝两大功臣和元青花的传奇故事而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还有一段罕有人知的传奇故事。1950年,南京观音山沐英墓被盗。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黔宁王、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沐英墓一直有人看守,但是盗墓者康永海趁人不备,还是盗取了一批文物。
然后康永海在南京新街口兜售一个大瓷瓶子,被当时开古玩店的收藏家、解放后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陈新民看到了,以5根金条买了回来,捐献给了南京市博物馆。而盗墓贼康永海也很快被抓捕,被当时主政南京的刘伯承市长枪决了。这个大瓷瓶子正是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更传奇的是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灌。汤和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封信国公,也是朱元璋的发小,也因此在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运动中,侥幸得以善终。
汤和墓
1973年对汤和墓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发现墓内一片狼藉,文物工作者判断该墓至少被盗掘两次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发现了一个青花罐子,可能盗墓者觉得不值钱就没有带走,这个盗墓者觉得不值钱的青花罐子正是国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灌,现藏安徽蚌市埠博物馆。不知道这些盗墓者现在是如何的心情!
汤和墓出土元青花牡丹纹兽耳大罐
元青花充满了传奇色彩,像身怀绝技又充满沧桑故事的江湖老者,默默地在江湖行走,不发声则已,一发声则天下为之震动。而我们今天由于苏麻离青的绝迹,以及世风不古、人心浮动,再也没有高度艺术审美的人潜心进行瓷器绘画创作。所以元青花,对于今天的人,只能是遥远的绝响了!这确实是深深的无奈!
原创不易,还请不吝点赞或关注管窥中国,以一管窥中国,文化繁盛如斯,固不可全状,然可林中见石,亦乐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