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玩城陈馆长,有些藏家收藏三四十年?
收藏者分几个层次:急功尽力,今天买了,最好明天就卖了。这是很多藏者的心态!到处去鉴宝,鉴定费花了一大堆。这家春拍180万!溜拍!再去那家秋拍,受骗上当,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敢问有几个藏者没有这个经历?编者问了,卖不出去为什么还买?收嘁是一种情趣!是一种爱好!是一种心态。当经历了几十年的经验,及知识积累。渐渐的看到了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投资!当九十年代买的一件海黄的七围板罗汉榻,到今天价格由当初的几万元涨到了几千万元!试问在市埸经济的今天,还有什么投资能超过它?收藏成功者马未都在八十年代在沪几万元购买的宋代官窑小六方洗,今天是什么价位?马未都拥几家博物馆?身价几个亿啦!而马未都又将藏品博物馆捐献给国家。这是何等精神境界!把藏品变成国家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品!随着收藏的积累几千件,到上万件。它的精神境界也在提升!我曾对我身边人说过:每一件瓷品都要保管好!别在我们手里损坏了,这是老祖宗的创造!在岁月的長河里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爱护好保管好!这才够-个收藏家的心态!说太多了,发几件藏品赏玩!
看了CCTV的国家宝藏节目?
《国家宝藏》,这档这段时间最有品的综艺,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国人的关注。
在第一期节目中
出现的那件乾隆时期的大瓷瓶
非常引人注目
有人说她是我国古代瓷器的巅峰之作
也有人吐槽说
这是乾隆爷“农家乐”审美的真实写照
还有很多调侃的比喻
“盖章狂魔”
“东北大花棉袄”
……
这么一看,似乎还真是“大花袄”style……
其实,对于古代瓷器而言
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论
▍中国瓷器的巅峰到底在宋代还是清代?▍
持清代观点者,往往以工艺的高超为依据
持宋代观点者,则以宋瓷独步天下的简约、自然为审美之最
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考量
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01 清代瓷器的“黑科技”了解古代瓷器的人都知道
各种彩瓷从明代开始相继问世
五彩成熟于明代,以嘉靖五彩最为典型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前一阵拍出了2.13亿
斗彩诞生于宣德年间,以成化斗彩最负盛名
粉彩创烧于雍正且最具代表
珐琅彩创于康熙且最为珍贵
而洋瓷亦创于康熙而盛于乾隆
清康熙 珊瑚红地珐琅彩莲纹碗
以上五种彩瓷
涵盖了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彩瓷主流品种
其中有三种创烧于清代
这些绚丽多彩的陶瓷器
为清代的制瓷成就增添了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清雍正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她来源于日臻完善的制瓷技艺
依托于管理严格的景德镇御窑厂
依靠一批在制瓷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
看来不管在21世纪还是17、18世纪
最贵的还是人才啊!
郎廷极行乐图
郎廷极、年希尧、臧应选、唐英,他们身处康乾盛世时期,先后在景德镇御窑厂管理官窑瓷器的研发和烧制,为成就清代炫彩斑斓的陶瓷艺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英(1682-1756年)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给两任皇帝当烧瓷总管很牛掰是吧?
只见X吃肉,不见X挨打,
宝宝的苦又哪里是你能懂的?
比如乾隆帝
就时常亲自过问瓷器烧制情况
乃至于器物上的诸多细节都要亲自叮嘱
有时因御窑厂烧造的瓷器达不到要求
他还绘迁怒于管理者
据史料载,因为“未合上意”,
唐英曾经被老板乾隆爷一次性扣掉四年的工资……
没错,是四年……
在如此严苛的“老板”要求下
成就了清代制瓷业的“黑科技”
瓷器种类上得到了空前创新
新颖的器物造型层出不穷
单单从技术上来讲
釉色的装饰确实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清乾隆 粉彩像生瓷果盘一对
乾隆时期的“像生瓷”更是将釉色的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通常用瓷器模仿自然界的某种物体,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更是融合了西洋风格
创作了一件件中西合璧的艺术品
洋彩就是其中的典型
清乾隆 洋彩黄地蕉叶纹美人觚
她创烧于康熙时期
借鉴了西方“巴洛克”的绘画风格
采用西方珐琅彩料精工制作而成
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象征
所有的这一切
才衍生出
▍清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巅峰的说法▍
清乾隆 洋彩瑞芝洋花蝉尊
02 宋瓷“天人合一”的审美宋代瓷器
则是人类陶瓷史上的另一座丰碑
她没有后世的那些“黑科技”
只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阶段性产物
通常以较为单纯的色调出现在世人眼前
北宋汝窑盘 图:动脉影
为何有人说她是巅峰?
因为审美
宋瓷注重造型的古朴隽秀
追求釉色的淡雅质朴
台北故宫藏 北宋-汝窑水仙盆
她不以繁缛的纹饰取胜
也不靠穷奢极欲的华美取悦他人
她将宋人内敛、质朴、极简的格调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源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鼎
宋瓷正是站在这样的一种高度
才被世人看做是一种不可逾越的高峰
说她不可逾越
不是指制瓷技术
▍而是站在一种巅峰上的审美▍
台北故宫藏 北宋-定窑白釉孩形枕
03 乾隆帝心中住着一个……清代创烧的瓷器犹如盛开的鲜花
五彩斑斓光鲜夺目
帝王们被大清国的盛世景象自我陶醉
似乎连瓷器也要创造出一个千古神话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也叫“瓷母”,由17种釉彩组成,是中国古代制瓷技艺的集大成者,由乾隆皇帝亲自监督烧造。
“made in 大清”
瞧瞧!这才是天朝大国的象征
然而在帝王的内心深处
果真如此吗?
很多人调侃乾隆爷,最爱拿他的审美说事儿
完全是“农家乐”式的审美
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是最爱
然而,这只是一种表象
对于乾隆爷的审美评判,网上更有段子展开遐想,道出了一段乾隆爷和父亲的对话,上面这张图也出现于《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桥段中。
在他内心深处始终向往宋瓷的淡雅质朴
尚古嗜古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他时常即兴抒发情感
创作了很多关于宋代五大名窑作品的诗句
并令工匠将所作诗句刻于器物表面
清乾隆 《弘历赏古图》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
乾隆爷每每经过反复把玩之后认真思索
针对器物的造型、釉色、出处、含义等等
都做出了自己的理解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宋-官窑青釉圆洗图
“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下署“乾隆御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台北故宫藏 北宋-汝窑青瓷盘
“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壬辰新春御题。钤印二:“太”“古香”。
设想一下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乾隆爷何必兴致盎然地在器物上题诗?
如果不是嗜古之心的驱使
老爷子又何苦潜心钻研宋瓷的奥秘?
这一切都将无从解释……
04 仿宋瓷已成追求乾隆爷对宋瓷的神往
不仅仅停留在题诗作赋
拥有至高权利财大气粗的他
决心复制宋代瓷器
哪怕釉色相似也好
至少可以迎合自己内心的诉求——
简约、淡雅
仿造宋瓷的命令一下,还是唐英硬着头皮去做
——没错,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那位被罚了四年工资的主儿
他多方收集资料、打探消息
在老板的大力资助下
打响了复制宋瓷的技术攻坚战
经过唐英的潜心钻研
仿汝釉瓷器诞生了
接下来,哥窑、官窑、定窑……
相继推出了“made in 大清”的同款产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哥釉叶式洗
而早在康熙雍正的时代
单色釉已经作为一种风尚传播开来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尊
单色釉,也称“一道釉”,是指单纯以一种颜色或一类主色调装饰瓷器表面,给人以一种简单、明快的视觉效果,宋代瓷器就是以单色釉取胜,明清瓷器在种类上有所继承和创新。
素雅的天蓝釉、沉静的茶末釉
都是传承唐宋陶瓷美学的铁证
就连一幅画作也要潜移默化地
植入了宋瓷
清雍正《十二美人图》之一“博古幽思”,描绘了一位面容清秀、体态纤弱的美女,身着汉服倚坐在湘妃椅上的情景,她的身后陈列着一套霁蓝釉碗和宋代青白釉盏托的组合器。
05 刷刷存在感也许你会问
既然清代帝王嗜古尚雅
为何还摆脱不了大红大绿的“农家乐”风?
最典型的是乾隆爷
被网友调侃为“农家乐”式的审美
但前提是
时代毕竟在进步,发展到明清时期
制瓷技艺必然过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清代的“黑科技”
促使一系列多姿多彩的陶瓷作品诞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同时
正是由于乾隆爷对宋瓷的潜心钻研
他深深地体会到
很难再次超越宋瓷“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那么,拥有“黑科技”的天朝大国又能做些什么?
至高无上的他
总不能被后人以碌碌无为相视吧
于是
乾隆爷这才想到一个另辟蹊径的办法
变着花样来寻求彩瓷的突破创新
不能大雅,那就大俗吧!按乾隆爷的话说:“就是要过!”
这样才能慰藉他矛盾的心灵
对于“农家乐”审美的调侃
也许真的是一场误会
其实归根朔源
只是他想刷一下存在感吧!
06 结语说到这里
中国瓷器的巅峰到底在宋代还是清代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那就是
科技永无止境
审美确有巅峰!
乾隆帝的心中
也住着一个宋瓷的梦呢!
花开为谁开电视剧解说?
花开为谁开是电视剧《雾里看花》解说:市博物馆从某拍卖会上定向收购了一件价值千万的官窑重器,著名收藏家黄立德却点破这是一件传说中的“朱仿”圈内第一造假高手朱伯勤的伪作。
佟馆长难以面对如此不堪的事实,羞愤难当,竟自杀身亡。佟馆长的死在圈内造成的轰动效应不亚于一场八级地震,销声匿迹多年的“朱仿”也再次浮出水面,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焦点。佟馆长的学生郑岩,现就职于安蒂克拍卖公司,是公司的的骨干成员。为了替恩师讨还一个公道,他开始探寻“朱仿”的秘密。
黄立德视女儿黄忆江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一次古玩地摊的邂逅,一件残缺的汉代石刻乐伎像促成了郑岩和黄忆江的爱情,热情率真的黄忆江为追求爱物而成为郑岩和夏海生的同事。
老师临终前将女儿佟丽音托付给郑岩,因为这份责任让他刻意回避黄忆江的爱情,夏海生苦苦追求黄忆江而不得,为了骗取黄忆江的爱情,夏海生多次暗算离间郑和黄的爱情关系。
郑岩在探访“朱仿”的过程中,无意中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朱伯勤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当年无情抛弃了他们母子的那个人。郑岩的信心备受打击,一度消沉,又是黄忆江帮他重新鼓起勇气。在爱情的长跑中,黄忆江虽然处处陷于被动,但锲而不舍,真心相待;佟丽音占尽优势却因为机关算尽而痛失所爱。
郑岩得到父亲遗留的笔记,掌握了“朱仿”的所有秘密,从而成为黄立德的头号劲敌。黄立德软硬兼施,使尽两面手法,但郑岩坚守诚信为本的准则,屡遭暗算打击却毫不退让。
黄立德甚至利用女儿的爱情作筹码逼郑岩就范,仍旧不能得逞,最后不惜利用卑鄙手段,栽赃陷害,欲把郑岩逼上绝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古训再次得到了验证,就在黄立德几乎大功告成之际,遭到郑岩的绝地反击,终于还是功亏一篑,满盘皆输,落得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结局。
如何评价重庆大学教授谈学校博物馆赝品风波?
我感觉也是,就是赝品,也是他花人民币买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精神还是值得夸奖的,东西不对,只能说明他在古玩艺术品收藏方面,水平不高。现在的国宝帮其实就是这样,躲在小楼成一通,孤芳自赏,还相互吹捧,报团自己鼓励自己。现在他们都快形成一个收藏的门派了。哈哈哈。
我国哪个省出土青铜器多?
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金”或者“吉金”,它是红铜和锡、铅等其他元素冶炼和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后世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因长时间埋藏于地下,器物表面产生铜锈而变为青绿色,人们便称其为青铜。
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
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土耳其、伊拉克以及叙利亚等地区。在土耳其东部的萤泰佩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自然铜制品,没有经过冶炼,但是经过退火处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
中国最古老的铜制品
在陕西西安临潼区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残片,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制品,距今有6500-6700年的历史。我国已知最古老的青铜器是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余年。马家窑单刃青铜刀
中国青铜器的主要类型有礼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其中礼器包括有尊、簋、鼎;食器分为盛食器和煮食器,盛食器有簋、敦、盨、豆、簠,煮食器有鼎、鬲、甗;酒器又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盛酒器有尊、彝、壶、卣,饮酒器有爵、角、觚;乐器有铙、钲、钟、铎、铃、錞;兵器有矛、斧、刀、矢、鏃。二里头出土夏代晚期青铜器
中国早期的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者饰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的青铜器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夏朝的开始出现青铜容器、礼器、兵器以及工具等。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作坊周围还遗留不少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二里岗出土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从形制上部分继承了二里头文化式样,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的的青铜器在郑州地区出土的比较多,因为郑州是商早期的都邑所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发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早期的青铜器形制已经丰富起来,综合各地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而且纹饰比较简单,主要是兽面纹。几何纹也非常简单,有一些粗略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青铜器
到了商朝中期,青铜器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演变,器物上的花纹也逐步精细化,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商代中期青铜器
商朝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在个别器物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开始出现新的器物方彝、觯、觥、无肩尊、扁体卣等。这一时期方形器物得到了大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器物上开始出现铭文,由最初的一两个代表器物所有者族徽的字,发展到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个字。铭文铸工非常精细,内容涉及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商代晚期父乙鼎铭文
这一期青铜器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有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商代青铜器纹饰拓片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对商代时期的继承发展期,这一时期和商代青铜器最大的不同就是铭文内容字数有所增加,出现了几百字的长篇铭文。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西周毛公鼎
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的种类开始出现淘汰和更新的趋势,其中酒器类的觚、爵、角、斝、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食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也基本形成,簋的发展也很快,制度上也与列鼎相配。如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这一时期饮壶、簠、匜等亲的器物开始出现,编钟也开始制度化。器物的饰纹开始趋于简朴化。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幅更长,内容也逐渐格式化。西周青铜匜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继续保持简朴的风格,而且器物的种类明显减少,这一时期的铭文大多篇幅较长,开始讲究书法之美,字体笔道圆润。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北到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之地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西周大盂鼎局部
春秋到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技艺趋向成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北方秦晋、东边齐鲁、南边的荆楚,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逐渐消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
随着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秦汉时期青铜器
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来看,夏商周是青铜器铸造和发展的主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处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比如夏就曾在河南洛阳、郑州,山西的运城等地建都;商代的都城虽多有迁徙,但基本都在河南境内;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这里产生了灿烂的周秦文化,西周的国都也在陕西西安。因此这三省的地下青铜器埋藏量和出土量是全国最多的。青铜器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器型和纹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艺术美,也从自身刻有的铭文传达时代的信息。从地域上来看,河南出土的青铜器以夏商时代为主,比如偃师二里头的夏晚期青铜器,郑州二里岗商早期青铜器以及安阳殷墟商晚期青铜器。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出土于安阳殷墟。夏商的青铜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光时刻,但是铭文的缺乏导致他的历史价值就比较逊色。河南殷墟青铜器
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西周时期的国都就在今天陕西西安。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色是铭文字数增加,记录的历史信息也逐渐丰富。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这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最大特色,但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减少,并且纹饰器型进一步简朴化。所以艺术价值不如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宝鸡石鼓山青铜器出土现场
汉代以来,各地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到了宋代,对青铜金文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学问---金石学,以至于宋代仿造夏商周青铜器之风盛行。清代民国时期,随着金石学的发展,青铜器出土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现世的大量青铜器都来自于一个地方---陕西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自汉代以来,历代都不断地有青铜器出土,如此密集、持续的出土青铜器这在中国绝无仅有。近百年以来,宝鸡境内出土了数万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其中很多属于窖藏青铜器。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宝鸡地区发现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就多达150余个,仅周原遗址一带就发现130多个青铜器窖藏。陕西宝鸡眉县窖藏青铜器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有数万件之多,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著名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曾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西周建立后,仅陕西关中地区的封国和方国就有周、召、郑、虢、芮、梁、申、毕、樊、荣、井、密、杜、酆、散、夨、鱼等国。如此密集的封国,加上关中是西周的京畿之地,西周王朝早期的宗庙一直在宝鸡,大多重要的祭祀、册命仪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也就造就了此地青铜铸造的发达。宝鸡石鼓山出土青铜器
陕西的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关中,关中的青铜器主要源自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主要特点就是铭文多,这也符合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对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价值来说,主要体现就是铭文的多寡,过去古玩市场上的青铜器的成交价格取决于有无铭文,以及铭文的多少来决定。利簋及其铭文
夏商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比较少,西周以后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加,宝鸡作为西周的发祥地,西安又是西周的都城所在。关中地区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在利益的驱使下,宝鸡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关注重点。1927年到1928年间,当时驻守凤翔的军阀党玉琨就用八个月的时间盗掘了宝鸡斗鸡台周秦古墓群,先后盗掘五十多座古墓,获得1500余件青铜器。最终这些青铜器大部分流向海外,这次被盗文物中,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藏有22件。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
随着大量的青铜器出土,重器和精品自然也不会少,如清末的“海内三宝”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均出土于陕西宝鸡。还有著名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记录武王伐纣日期的利簋、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等等。在国家公布的三批限制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有36件,其中陕西出土的就有10件,分别是利簋、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墙盘、淳化大鼎、何尊、天亡簋、害夫簋、逨盘。虢季子白盘
目前传世的西周铜禁,仅有三件。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极其珍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从历史文献中见到关于青铜禁的记载。直到清末宝鸡斗鸡台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掘到一件青铜禁,后被清末金石大家端方所收藏,几经辗转流落海外,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西周铜纹禁
民国军阀党玉琨在盗掘斗鸡台时,发掘了一件西周青铜禁,解放后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件西周青铜禁秘不示人。这三件西周青铜禁皆出土于陕西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应最多的,而宝鸡又是陕西主要的青铜器出土地,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