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万松脚下有个古玩市场,杭州的自然景观有哪些?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国家级博物馆5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杭州旅游文化设施
西泠印社
-杭州碑林
-浙江博物馆
-杭州孔庙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
-南宋官窑博物馆
-良渚文化博物馆
-黄宾虹纪念馆
-章太炎纪念馆
-苏东坡纪念馆
-胡庆余堂
-潘天寿纪念馆
-西湖博物馆
-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杭州历史博物馆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
-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陈列馆
杭州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西湖旧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
灵隐禅宗、六合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野生动物园
杭州野生动物园,是浙江省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占地3600亩。园区内设有步行区和车行区两大游览区。有珍禽异兽和我国一、二级保护动物。建有同时能容纳8000名游客的综合表演场。杭州野生动物园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浙江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并与浙大等科研部门合作,开展了大熊猫、藏羚羊、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繁育的科研工作。
杭州旅游佳期
杭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为76%。每年3月-4月春暖花开,是旅游的旺季,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好季节。6月下旬至7月初是梅雨季节,天气忽晴忽雨,8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气温在20-26℃以上。此时游杭州要带一把晴雨伞。9月-10月天气转凉,秋高气爽,但中秋以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应多备些衣服。杭州的冬天如同江南其他地方,一样是刺骨的湿冷,即使是北方人,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也会吃不消。如果晚上要在西湖边散步,也应多穿些防寒的衣服。
应该这样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间,杭州都有不同的美丽,让人沉醉。
杭州旅游景区介绍
1、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交通情况:乘507、504、游3路,游2路苏堤站下。
2、曲苑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交通情况: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3、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交通情况:27路、7路岳坟站下。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
老北京的胡同有许多“最”,比如最长的胡同、最短的胡同、最窄的胡同、拐弯最多的胡同、有记载最古老的胡同、故居最多的胡同、老字号最多的胡同……最短的胡同 目前学界公认的是西城区琉璃厂东街东边的一尺大街,有20多米长,两侧各有三户人家,每次走到这里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很容易几步就走过去。1965年一尺大街并入了杨梅竹斜街。梁实秋在《北平的街道》里就说“北平街道的名字,大部分都很风趣……短的有一尺大街”。几年前,因为有朋友在这附近有商业门脸儿,偶尔来此溜达,他擅长篆刻,在此开的小店铺,在圈子里有些名气,我们在这里经常喝茶、聊天。最长的胡同 最长的胡同要算是交民巷,它是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的合称,东交民巷的东口在崇文门内大街,西口在天安门广场;西交民巷的东口在天安门广场,西口则在北新华街。元代这里属南熏坊,明朝的时候,这里是米市的一部分,统称江米巷。明朝在此西边靠棋盘街一带,有“天街游廊”,是做买卖最热闹的地方。东交民巷清代这里有翰林院、宗人府、鸿胪寺,还有吏户礼兵刑工等官署和肃王府、梁公府等一些王公府邸。清朝的大学士徐桐的府邸也在此地。乾隆年间在此盖了译馆,接待来京朝谒的外国使者,被称为“内馆”。
摄影 石帅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英法德俄等国家在这里设使馆,因为侨和交发音近似,开始叫侨民巷,再后来就演化为交民巷。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发生了很多故事。 西交民巷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太常寺、銮仪卫等的所在地。清末大清银行建在这里。《燕都丛考》“内二区”里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又改称为中国银行,其后大陆、金城、中国实业各银行均先后设立于此。”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就是大栅栏附近的钱市胡同,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如果有两个人对面走过来,就得有一个人先闪到旁边的院落门洞里,才能够走过去。路北有4家二层银号,路南有4座小三合院,胡同顶到头是一个庭院,有罩棚。所谓的钱市就是银、钱的相互兑换的场所。只是场面上的交易,盈亏在兑率的差价。这里垄断着北京的经济命脉,每天早晨用水牌公布银、钱的比价,商人们都要在这里看了水牌,知道了银、钱的比价之后,才开门营业。为了赢得时间,很多商人把比价写在纸条上,绑在鸽子腿上,然后飞回去。
北京烟袋斜街
大栅栏
北面的银号,为西洋式门脸儿,门上有石匾,,一个名为万丰银号,一个为大通银号,另外两座为中式二层楼房;南面的小三合院匾额有更改的痕迹,也许是功能多次更改。经营者由官方批准,限定为18家,俗称“十八案”,胡同顶端的罩棚和罩棚两侧的排房就是原来的“钱市”和“十八家”,小三合院是炉行的旧址。 北京还有很多以窄闻名的胡同,如东城区的高筱胡同,西城区的耳朵眼胡同、小喇叭胡同。拐弯最多的胡同 拐弯最多的胡同就是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由于宅院进深不同,弯曲的胡同由此产生。清朝光绪年间称九条湾,宣统时候称九道湾,1965年起叫九道湾东巷、九道湾北巷、九道湾中巷、九道湾南巷、九道湾西巷。最古老的胡同 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胡同是砖塔胡同,为元代的胡同,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李好古的杂剧剧本《沙门岛张生煮海》中有“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找我”,它胡同东口就是万松老年塔。《日下旧闻考》卷五十载“万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师也”,“砖塔七级,高丈五尺”,“有石额曰万松老人塔”,“乾隆十八年奉敕修九级,仍旧制”。20世纪20年代,叶恭绰再次重修。 鲁迅在1923年8月2日——1924年5月20日曾经在砖塔胡同64号居住,而95号则是张恨水的故居。最老的斜街 最老的斜街是烟袋斜街,距鼓楼仅仅百米,西口稍南就是银锭桥,明朝称打渔斜街,清朝称鼓楼斜街,后来因为该街开的烟袋店铺多而得名。北侧有明英宗赐名的广福观,清朝称孚佑宫,民国又恢复叫广福观。供奉的是关帝和龙王,是什刹海地区保存较好的道教宫观之一。历史上,这里还有一个龙王庙,可惜已经没有了。在胡同北侧的鑫园浴池,是清朝末年李莲英的嗣子李福庆所开。民国初年,这里有“小琉璃厂”之称,有宝文斋、敏文斋、太古斋等古玩店,和十几家湖笔店、裱糊店。有温记小染作、中和当铺、义和轩酒店、震阳春烧饼店、炸泡果子店、李二炸虾店、何记兄弟叉子火烧等很多商铺。北京历史上最早的西服店——都不昆西装店就诞生在这里。名人旧居最多的胡同 据《北京胡同志》历史和文化名人旧居最多的胡同是菜市口胡同。《乾隆京城全图》标注此地为“神仙胡同”,它形成于明朝,原来叫绳匠胡同,后来改为神仙胡同,清朝称作丞相胡同。1965年称作菜市口胡同,1998年拆除。辽朝的时候,这里是城外,金朝的时候这里是光泰门街南口。鲁迅先生曾经撰文反对从名称上判断凶吉,他认为把绳匠胡同改为丞相胡同是属于无聊。鲁迅曾经到过这条胡同,为寻找合适的图书馆馆址到此地考察过。 历史上该胡同居住过的名人有明朝的许维祯,清朝的龚自珍、曾国藩、左宗棠、陈元龙、李鸿藻、孙毓纹、刘光第、李石曾……北京最早的女子学堂设立在此,秋瑾任教习。秋瑾主编的全国性第一份报纸《中国女报》在此代售。秋瑾居住过的菜市口胡同休宁会馆,据说匾额繁多,名人荟萃,是北京最大的会馆。休宁会馆屋宇众多,廊房优雅,明朝丞相许维祯的旧居,清末军机大臣孙毓纹又在此居住,院中有雍正年间的大学士汪由敦手书石刻。此外,这里还有中州、太平、潮州、重庆、衢州、徐闻等地的会馆。《曾文正年谱》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曾国藩移寓绳匠胡同北路东。 此外蔡元培也在此居住过,1916年《晨钟报》社址在这条胡同,李大钊任该报总编辑。资助过周恩来赴法留学的大律师刘崇佑在胡同的中段路西居住……钦文的《菜市口》一文中说:“在菜市口,最热闹的是中秋节的前几晚……卖水果和兔二爷的摊子是这样的多,从丞相胡同的口子一直摆到北半截胡同,简直不留一点空地。” 1988年将菜市口丁字街到南二环打通,菜市口胡同成为菜市口大街。老茶园、戏园子最多的胡同 再说老字号和老茶园、戏园子最多的胡同,是著名的大栅栏,明朝这里称廊房四条胡同,属正西坊。乾隆年间的《京师全图》廊房四条已经称大栅栏了。1900年庚子事变,大栅栏焚于兵乱,事后又重建了高大的铁栅栏。1965年定名为“大栅栏街” 这里有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张一元、聚兴斋、马聚源、东兆魁、厚德福、三庆茶园、同乐茶园、庆乐茶园、广德茶楼、大亨茶园、大观楼,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北京带“条”最多的胡同系列 北京带“条”最多的胡同系列,就是东四:有东四一条、东四二条、东四三条、东四四条、东四五条、东四六条、东四七条、东四八条、东四九条、东四十条、东四十一条、东四十二条、东四十三条、东四十四条。这里有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崇礼的住宅、孚王府,有段祺瑞、叶圣陶、沙千里等人的故居,有东门仓等明清皇家粮库……东四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各有一座牌坊,东边的牌坊上有“履仁”二字,西边的牌坊有“行义”二字,南北的牌坊各有“大市街”三字。20世纪50年代,因道路改造而将其拆掉…… 胡同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增添了许多古色古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
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瘦西湖这个名字,当初没有什么很严格的比对或定义过程,只不过因缘巧合,因此有了这个名字。西湖的湖面积六七平方公里,而瘦西湖只不过七八百亩而已,两者面积相差比较大,景点也不相同,如果说江南风景的共同点,确实有一些,不过又何止瘦西湖一处呢?
瘦西湖之所以变得美丽,主要还是因为身处扬州之故。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扬州就是文人雅士喜欢游玩的地方。从最早的隋炀帝三下扬州,再到后来的乾隆皇帝多次当扬州,瘦西湖的地位因此而变得重要。
话说乾隆年间,有位杭州的诗人到扬州,饱览瘦西湖的景致后,不禁由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古代,以文科为主的社会模式,文人的影响力,媒介传播力还是很强的,自此以后,瘦西湖的名字便传开了。
再加上当时正值乾隆到瘦西湖的时期,这里的建设很多也有模仿西湖的味道,就此瘦西湖的名字便越来越响亮了。
27 赞 踩 10评论 分享 举报采雾依兰36942008 咸阳古豳商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经理 文化领域创作者01-04 14:35 关注从字面意思上看,有“瘦西湖”,肯定有“肥西湖”之称了。
其实就是这样的。
因为有两个名胜古迹叫西湖,一个当然就是杭州的西湖,另一个就是扬州西湖,被称为“瘦西湖”的就是扬州西湖。而扬州西湖的瘦来源于文人墨客对两个西湖用两个美女的容貌的比较而得出的结果。
第一个做比较的是乾隆年间的诗人汪亢,他把杭州西湖比成唐朝美女杨玉环,她雍容华贵;而把扬州西湖以汉朝美女赵飞燕来比喻,赵飞燕轻盈苗条,所以用“瘦”来表达。自然得到“环肥燕瘦”的结果。因此他就写了一首诗:
垂杨不断接残芜,
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
所以汪亢以美人之喻,行西湖之名,起的雅俗共赏,从而流传千古。
现当代不少诗人都为扬州西湖写下名诗:
扬州瘦西湖口占
何满子
嶙峋瘦骨一西湖,
西子西来病未除。
应是减肥风尚女,
画眉深浅入时无?
扬州瘦西湖
胡绳
其一
曾冲烽火入扬州,
木折花残水漫流。
又到江头看红药,
游人知否昔年愁。
其二
桥畔垂杨桥上亭,
波光潋滟傍船明。
一湖春水平如镜,
燕瘦何妨倍有情。
万松老人塔的来历?
万松老人塔是曹洞宗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的墓塔,明《帝京景物略》载:“万松老人,金元间僧也。兼备儒释,机辩无际,自称万松野老,人称之曰万松老人。居燕京从容庵。”其在金承安二年(1197)诏奉为燕京西郊仰山栖隐寺主持。元太宗二年(1230)元帝窝阔台赐行秀禅师为“万松老人”,行秀留有著作《从容录》等。万松行秀禅师在八十一岁圆寂后,其弟子在北京现址建起了“万松老人塔”以示纪念。北京的胡同源于元代,“胡同”系蒙古族水井的发音,元大都时期,元代有29条胡同,而万松老人塔所在的砖塔胡同因其塔而命名,并且八百年来延用至今,元代杂剧《张生煮海》就有砖塔胡同的说词,足见其历史悠久
西湖周边好玩的地方?
浙江杭州西湖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多啦 没十几天你别想离开 环西湖风景区 比如湖心的三岛(中秋月圆夜曲看三潭印月吧) 宝石山(宝石流霞) 雷峰塔(现在是博物馆形式的一座新造的塔,存放的是原来雷峰塔的资料、文物) 龙井 梅家坞(这两家都是品茶必去) 云溪竹径(梅家坞有口子,曲径通幽)九溪烟树(从龙井村走) 曲院风荷(边吃烧烤边赏荷花) 花港观鱼 河坊街(传统的手工艺、小吃、活动 旁边就是吴山广场、城隍阁) 晚上的印象西湖(水上大型歌舞)断桥残雪(雪天一大早去看)苏堤春晓(春景美啊)太子湾公园(樱花、郁金香) 其外还有西溪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电影《非诚勿扰》看过吗)、宋城(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总听过吧,南宋古城的缩编版)、杭州乐园(纯去玩的,你晓得的)、海洋公园、浙大(学术氛围 紫金港校区的风景确实不错)、武林商圈(不用想 现代大都市 购物的地方)
西湖十景
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时期诗词提及西湖十景者甚多。十景的共同之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清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同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当地官吏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
新西湖全景
诗词,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
十景名称华美整齐之余,亦充分运用了对偶(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
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
雷峰塔
,它们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院、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
●山林景点
雷峰塔
云栖坞、烟霞岭、五云山、翁家山、水乐洞、吴山城隍阁、凤凰山、狮子峰、月轮山、南高峰、理安山、郎当岭、鼓楼、北高峰吉祥宫、法喜寺、风篁岭、飞来峰造像、南屏山、法镜寺。其他景点还有长桥旧月、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
刘康毅《西湖传说》
金凤玉龙聚仙浆, 明珠凡落碧水徉。 三罈镇服黑鱼怪, 六和托出红太阳。
双虎跑穴涌清泉, 一峰飞峙护佛堂。 尽说九天美如画, 怎比人间有钱塘。
●一山
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k㎡,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复旦光华”牌坊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二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 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现桥长8.1米,宽8.6米,单孔净跨5.9米石拱桥。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
杭州西湖美景雷峰夕照
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
●三岛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小瀛洲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
三潭印月
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断桥
江南三大名湖——西湖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
●虎跑泉
虎跑泉是一处以“泉”为主题的观泉、听泉、品泉、试泉的泉源景观,又是以性空、济公、弘一法师传奇故事为特色的人文景观,坐落位于西湖之南的大慈山定慧禅寺内。民间传说唐代性空大师游历此山,这里风景优美,只是无水源,决定去别处,忽然有神人告诉他即将有二只老虎会来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纯净无菌,从此“龙井茶叶虎跑泉”被称为“西湖双绝”。宋苏东坡赞虎跑泉诗中,留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佳句。虎跑经全面改造,恢复了济公塔院、罗汉堂,并塑造栩栩如生的“梦虎”和济公传说浮雕。
虎跑是收费景点,但可以杭州公园卡。
虎跑在杭州老年人群体中非常受欢迎,每天天不亮就有人肩扛手提各类盛水工具,来此打虎跑泉水回家饮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