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古玩城在哪里,为何会被称为罗马村?
所谓的“罗马村”,是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者来寨村,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距永昌县城10公里。“者来寨”,这个奇怪的名字,不像一个汉语词汇,有点像向外来的音译词,不知何故会用作这个村庄的地名。
这个在中国大地上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距离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意大利有7000多公里,和古罗马的历史间隔了2000多年,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和“罗马”八竿子打不着,它为何被称为“罗马村”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要想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必须从德效骞提出的历史假说讲起,在这个假说中,他首次提出了骊靬是古代中国的罗马城。
德效骞何许人也?这个美国佬生前在中国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在西方国家却是赫赫有名的汉学研究者,他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学颇有研究,出生于美国的他,幼年随着父亲在湖南、上海等地传教,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成年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取得了神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受父母影响,他也来到中国传教,并在南京金陵神学院遇到了司徒乐登,在司徒雷登的建议下学习中国古文学和历史。二战结束后,又跑到英国牛津大学出任汉学教授。
德效骞提出这个假说的主要依据是两场战争,“卡莱之战”与“郅支城之战”,这两场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请跟着我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欧亚大陆,你就会看到这段历史。
1、公元前2世纪,地球上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西方的罗马帝国,一个是东方的大汉王朝。
当时的两大帝国并不接壤,中间还有很多小国,这些小国之中,敢和两大帝国“亮剑”的,就是帕提亚人(中国史书称其为安息),匈奴人。
在西方,帕提亚王国和罗马帝国纷争不断,在东方,匈奴人和西汉也一直战火连绵。
在交通、信息并不发达的古代,隔着千山万水的两大帝国基本上没有往来,各过各的小日子,但是两场战争把这两个超级大国联系起来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后来学术界的专家们根据这两场战争,把他们牵强附会地联系起来了。
2、其中的一场战争就是罗马与安息的“卡莱之战”。
我们继续穿越到到公元前53年,强盛的罗马帝国四处扩张,克拉苏率领4万罗马大军进攻中亚的帕提亚王国。帕提亚人在苏莱的统领下,在一个叫卡莱的地方,设下埋伏,活捉了克拉苏,击溃了罗马军队。当时突围出去的6000多罗马大军不知去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去了哪里?他们后来的命运又是如何?这成为一个困扰东西方史学界的谜团。
3、 另一场战争是西汉和匈奴的“郅支城之战”。
自战国以来,匈奴人与汉族王朝之间的战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万里长城也阻挡不住匈奴人对汉朝边境的骚扰,卡莱之战十八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发生了“郅支城之战”。
据《汉书》记载:西汉都护甘延寿,副将陈汤率军攻打匈奴郅支城,发现郅支城采取“土城外有重木城”的防守方式,匈奴人中有一支长相奇特的军队,摆出“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势。战斗的结果是汉军大胜,“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陈汤把这些俘虏带回西汉,并且在写给汉元帝的战斗汇报中,提出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陈汤后来怎么处置的这些俘虏呢?是杀了还是安置了呢?如果是安置,又安置到哪里了呢?这成为困扰史学界的又一个谜团。
4、巧合的是,郅支城之战后,西汉王朝版图内,也就是如今的甘肃永昌县内,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骊靬这个奇怪的地名。奇怪到现在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为此我查了新华字典:这两个字的发音是(li qian),骊,是指纯黑色的马;靬,是指古代的作战服,也就是铠甲。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骑马作战的战士。在西汉,为何会出现这么一个奇怪的地名呢?这个军事意味的地名居住的是什么人呢?
这一连串古老而神秘的疑问,每一个疑问都扣问着专家学者们的神经,每一个疑问都能让人产生浮想联翩的故事。
5、无巧不成书。这句中国的俗话被德效骞这个美国佬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把这些巧事和疑问串联起来,编导出一个完美的故事,并于1957年写成了《a roman city in ancient china homer h.dubs》一书,这本书翻译成汉语就是《骊靬:古代中国的罗马城》。
这本书在中国的销量不怎么样,但价格很贵,网上竟然要价1000元,而且只有一本在售。不知道真假。
书中首次就中国甘肃骊靬(li qian)人与古罗马军团后裔之间的关系提出大胆假设,他认为卡莱之战后消失的罗马军团投奔了匈奴。
郅支城之战中,因为“土城外有重木城”正是罗马军队独有的防守阵势,而“夹门鱼鳞阵”是罗马军队的龟甲阵。对于中国古文学颇为精通的德效骞,又参考了其他的文献资料,大胆推测,当时匈奴人派出的是一支古罗马军队。这支罗马军队就是卡莱之战后失踪的罗马军队,他们被俘虏后辗转来到了中国骊靬,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永昌县一带。“骊靬”就是为了安置罗马战俘而取的名。
德效骞大胆猜测马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
可惜的是,德效骞1969年就去世了,从1957年出版《骊靬:古代中国的罗马城》一书,到他去世,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和西方关系一直紧张,老死不相往来,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甚至有“宁愿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谬理论,中国的教授学者自己都有可能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哪里还敢和老外一起研究罗马人啊!老外呢?更不可能到中国实地调研了,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是1971年之前,中国人和西方人是几乎不说话的,即使在运动场上也没有交流,第一例说话是因为一个叫科恩的美国运动员,迷迷瞪瞪的登上了中国运动员的车辆,与一个叫庄则栋的中国运动员说了几句话,当时就把中国代表团领导吓的够呛,赶紧向外交部和国家体委汇报,请求处置,好歹当时中美关系有缓和的迹象,这件事反而成了“小球带动大球”的外交起点。
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信息也远不如现在发达。德效骞的假说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共鸣,中国民间对德效骞更是知之甚少。就这样,这个假说不温不火地在学术界冷藏了20年。
二、历史的车轮推进到1989年,这个时候,不用穿越就知道了,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哈里斯受德效骞文章启发,与西北民族学院关意权、兰州大学陈正义、苏联学者弗·维·瓦谢尼金组成研究组,来到甘肃寻找“罗马城”。
1、在焦家庄乡者来寨村,他们发现了一些长相“欧式”的中国人,这里的村民身材高大,肤色暗红,鼻梁高耸,眼窝深陷,须发黄棕卷曲,却讲着地道的西北方言,被戏称之为“黄毛部落”。
2、当地有很多不同于汉族的习俗:村民经常做"牛鼻子"馒头祭奠祖先;重大节日村民会玩一种类似斗牛的游戏;所有墓葬一律头朝西。这些习俗都有古罗马“遗风”。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结合德效骞的假说,这个研究组提出永昌县者来寨村就是汉代骊靬县旧址。他们把冷藏了20年的假说变成了“真的”,一下子点燃了“罗马村”事件的导火索。
三、在专家学者、政府、媒体、娱乐界的共同推动下,者来寨这个小村庄,一下子成了焦点,想不火都难。
在研究组提出永昌县者来寨村就是汉代骊靬县遗址之后。
1、媒体随后煽风点火、争相报道。1989年《参考消息》刊发哈里斯的《中国西部有座古罗马城市》文章。《人民日报》刊发《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称:中、澳、苏三国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西汉元帝时代设置的骊靬城是用作安置罗马战俘的。在媒体的宣扬下,德效骞、哈里斯、关意权、陈正义等人的名字在中国学术界变得响亮起来。
骊靬“罗马城”问题从学术界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紧接着国内外大量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专家学者持续发表论文。如清华大学张绪山《“中国境内罗马战俘城”问题检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骊靬传说: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对历年来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
2、当地政府也跟着推波助澜、大肆宣扬。对此事热血沸腾政府决定开发建设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旅游业。政府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在骊靬这个荒凉地带,农业工业发展的都不顺利,有这样一个发展旅游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呢?于是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一座骊靬古城、古罗马民居、古罗马一条街、古罗马广场等,这些景点大部分已经建设完毕,在为骊靬带来巨大收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也成了骊靬的宣传者,者来寨这个小村庄名气越来越大。
3、娱乐界也不忘蹭热度、跟着火上浇油。2015年,以“者来寨村民是罗马军团后裔”为主线,由成龙主演的《天降雄狮》电影放映,这部电影开头就以“本片根据历史真实事件编写”为导向。将骊靬古城研究热推向了高潮。
三、关于甘肃永昌“罗马村”问题,既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国内学术界已经展开多次激烈的学术争议,学术界反驳之声一直没有平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汉代骊靬城与罗马战俘城无关。
多项文献考证,公元前60年以前,骊靬县就已设立。西汉在西北地区实行的牧苑制度,河西乃至骊靬,西汉之前政治经济就已经很发达,它既早于公元前36年陈汤伐郅支,也早于公元前53年的卡尔莱战役。
2007年科学家通过对当地人的遗传鉴定后,发现其Y染色体多为东亚本地固有类型,且大部分单倍型和罗马人没有关系,并指出报道当地人的脱氧核糖核酸有罗马血统的新闻为假新闻。
总之:虽然有鉴定结果,但是永昌县焦家庄乡者来寨村是罗马村的猜测,仍有人对此乐此不疲。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做出判断,真相到底如何?我们期待科学界给我们更准确更科学的答案。
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纪录片?
羊看了一个纪录片名叫《周日皇后》,故事就发生在香港,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港姐,而是菲佣(菲律宾女佣)。
她们工作日做佣人,但在周末是选美皇后。如果你有在周日来到香港街头,就会看见不少外籍群众三五成群聚在街上。 她们的穿戴可能不够时尚,但也能看得出有打理的痕迹,这些人大多数是菲佣。
她们工作日在雇主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周日就和同伴来到街上,进行选美“演练”,做每周一天的“选美皇后”。 同伴们各司其职,有的充当化妆师的角色,有的就充当其他。几乎没有大品牌的化妆品出现,多是一些低廉的不知品牌的扮美工具。 但扮美热情丝毫不减,大家都很开心。
香港向来有选美的土壤,各式大美人又曾一股脑的发名于此,为香港的繁华美好又加了一层滤镜。 而菲律宾更是如此,菲律宾国内经济不景气,非常喜欢举办各种大大小小规模的选美比赛,有句话叫:“选美皇后就像一个国家的总统一样”。 选美可以出名,出名就可以赚到钱。
菲律宾佳丽更是一张国际名片,于是便造就了国民对于选美的热情,即使出国务工,也要在休息日让份爱好得到释放。 这些来港务工的菲佣在周日盛装打扮,她们高矮胖瘦并不均匀,但都热情洋溢,全身心的享受这项活动。
她们经常在香港中环和旺角等繁华街区,欢聚、唱歌、跳舞,拍成照片发在Instagram上,让家乡的人们知道自己过的很好。 在这天和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们聊天说笑,算是对生活的慰藉。 在港菲佣的选美盛宴,表演者和观众都是菲佣,她们相互看到彼此,也帮助台上的人们圆梦。
她们在工作日不允许化妆和穿漂亮衣服,保姆和雇主因为相处产生了一些事情,这种情景不止在内地发生,香港人也格外提防不必要的事情发。 从各种角度来说,菲佣和整个香港的气氛一样,职业化很高,她们急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
然而从个人角度来说,爱美几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菲佣们平日里用最朴素的面貌为雇主打理生活,在休息日的这一天释放的拥抱美。 有人说菲佣的生活是“场上争奇斗艳,场下疲于奔命的双重人生。”羊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又不恰当。
《周日皇后》(Sunday Beauty Queen)是一部由菲籍女导演拍摄,描写在港菲佣生活的纪录片。 香港的第一代菲佣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受雇于在港的英国人,随着上世纪80年代香港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很多香港妇女从家庭迈向社会开始就业。
折合每个月2000到3000人民币的菲佣费用,也逐渐被香港普通家庭适应,于是雇佣菲佣变得普遍化。
对于我们来说,对菲佣的印象大概和保姆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这部纪录片的组织人leo说:我们的职业是Housing Manager(住房经理)。羊觉得这个比喻恰当。 香港人普遍都会说英文,菲佣们也都是用英文进行工作交流。 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她们并不是我们常识中的保姆,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国内完成了学业,有的还读了研究生。
大学专业也并不是家政服务一类的专业,她们在本国可以是老师、政府职员,但在国内靠专业生活也很艰难,支付不起孩子念书的费用。 而出国务工是国内薪资的三四倍。于是,虽然出国务工很辛苦,也可能充满未知的风险,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这位女士和雇主的关系不错 但香港寸土寸金,运气好的话如果雇主家够大,有独立的房间菲佣还可以住进去,不然就只能住宿舍或者住雇主家的厨房和暗间。
目前,菲佣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差不多4000+人民币,这些钱她们会第一时间打回国内,养家糊口,自己只留一点点钱。 如果面临解雇或合同到期就麻烦了,菲佣需要在15天内找到新的雇主,否则被视为非法移民,还会得到处罚。
而菲佣的生活质量常常和雇主的为人是挂钩的。早在几年前香港虐待菲佣、印佣导致惨死的事件也有发生。 这些事件影响力轰动国际,于是香港针对外籍人员的相关法律保障也逐渐完善了起来。
其实说到底,是菲律宾社会经济问题,才造成了这一局面,每年外出务工的菲佣为菲律宾带来巨额的外汇,拉动了菲律宾的国内经济。 她们鲜活可爱但做的是伺候人的工作,而囿于成见,人们很难去关注到她们作为一个人的鲜活可爱。 羊看完纪录片并不是觉得心酸,而是觉得每种生活都能开花来,觉得很被触动。
未来,这些女人依旧会在香港繁华街道上,走在街上联系台布,她们的同伴会在旁边观看她们,还有一些来香港旅游的游客也会时不时的好奇围观。 可能这就是生活的样子吧~
谁家有压箱底的酒拿出来分享一下呗?
中国人爱收藏白酒的习惯有几千年的历史,喜欢收藏白酒的目的,一是酒是陈的香,二是留着有纪念意义,本人在二十年前也收藏过许多白酒,每次遇到心情好的时候,便和好朋友或家人一起开怀畅饮,不知不觉把我存的老酒喝的所剩无几。比如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等当时比较好的白酒都被统统干完,现在一瓶不剩,想想喝酒时那种开心的样子,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现在所剩的都是一些地方名酒,像我们本地比较畅销的“乐天醉”酒,因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曾寓居宿州20载而得名。白居易不仅是品酒之高手,还是酿酒之能匠,居宿州期间,自酿白酒。友人品之,皆称酒中奇品。居易大悦取名“乐天醉”,从此以酒会友,饮酒赋诗,自取其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著名诗句就是在此期间写下的。这款乐天醉白酒当年售价80元一瓶,也是相对不错的,和那时候的剑南春价位相同。
种子窖酒浓香型50度白酒,上市公司金种子集团生产的,2002年2月7日出品,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这款酒当时销售价40元,卖出的很少,本人记得保存了两件共八瓶,因管不住嘴只剩下一瓶了。现在酒体微黄,清澈透明,酒花饱满,看到它有种满满的回忆,仿佛20年前的情景就在眼前。
陈胜王酒浓香型53度白酒,生产日期1995年1月6日,保存至今已经26年的历史了。此款酒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而得名。岳父大人唯一的白酒收藏品,一共三瓶送我一瓶,保存至今品相极佳,虽然不是知名品牌,但在我眼里滴滴珍贵。
礼品装习酒浓香型52度白酒,贵州茅台酒厂习酒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30日出品,这款酒是徒弟送我礼品盒装的两瓶之一,因瓶子好看留下来摆柜之用。
金六福酒46度浓香型白酒,五粮液旗下的贴牌酒,当年也是红极一时,出厂日期2002年3月16日,放至今日也是很不容易,毕竟有18年的历史了,还是回忆满满。
以上这些白酒,只是我收藏的一部分老酒,当年算不上好酒,因为算不上是好酒,才有幸保存下来,当年如果存些茅台,五粮液是不是要发财了呢?一切随缘最好。
银川西塔古玩市场收购古钱币吗?
别去西塔了,去银川文化城吧,文化城的店主都比较专业,内行,收的价格也合理。
现在银川的古玩市场主要在文化城,西塔已经是工艺品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