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图片,您真的会辨别古玉吗?
古玉分为:高古玉丶中古玉丶明清玉。鉴定的首要问题:“是否是玉,是什么地方的玉?”首先你得确定它是不是玉,是什么地方的玉。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时期的玉器?”确定到什么时期后,再看它器型纹饰是否符合当朝风格。第三个问题:“沁色是否符合?沁色形成年代与朝代相符合吗?"第四个问题:“做工痕迹是否符合本时期特点?”第五个问题:“风格(神韵)是符合当朝风格?"你如果能回答全四个问题,己经掌握鉴定真假的十之六七本领了。
下图是我断代的战国玉羊。第一个答案,玉的,和田玉。第二个答案,战国。它身上饰变形云纹,简洁,明了。春秋的纹饰较繁,较密。而汉朝纹饰线条较细,较软。第三个问题,黄色沁和红色沁交相映,过渡色明显。形成这两种沁色,须两千年以上时间。第四个问题:战国玉器,抛光和琢玉上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第五个问题:了了几刀,简单纹饰,却琢出了羊刚吃饱了草,抬头张望,随时提防天敌的神态。极为传神。
欢迎喷子,随时挑战。
怎么辨别古玉真假?
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如何鉴定呢?
一、 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二、 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没有这些感觉。
三、 至少宋代就出现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新品,引人上当。
四、 古玉器的仿品、赝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和田优质玉料现在每年产量极少,市场价每公斤已逾十万元,其硬度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难度高,作伪者极少采用和田白玉。
五、 一般小钢刀硬度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赝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六、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七、 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
八、 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型,半圆型和U型等,U型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九、 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品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要鉴定古玉,首先要认识它的纹饰,掌握了各个时期纹饰变化的特征,就对“断代”的把握有了相当大的准确性。因为纹饰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种时代符号,不论哪个朝代的纹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对一件玉器的纹饰特色有了一定的判断后,就需要考虑以下4个主题:玉质好不好、琢工精不精,沁色美不美、底子平不平。任何古玉鉴定,都应该围绕这4个要点进行。好玉质就是指玉石本身结构精密,质地温润、细腻、坚硬,石性少而无杂质,有宝光,看上去不粗涩、不呆滞。精琢工就是指精雕细琢,线条流畅,底子平滑,转折有序,不会给人以粗制滥造的感觉。沁色是玉器在墓葬中受到各种矿物质的侵染,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美沁色就是指出土古玉身上自带的历史痕迹,颜色效果令人美不胜收。一件好的玉器除琢工好外,玉地也应非常平滑。就算一些粗品原件,表现在玉器平面上的刀工线条也是十分简洁明快的,粗拙得非常可爱,绝不同于现在的机器工艺。除此之外,也应注意对于玉器制造年代的鉴定。同样年代、同样材料制成的玉器,有些看来像是古玉,有些却似新琢。同时仿古做旧的玉器又大量充斥市场,鉴定古玉时一定要仔细辨别。
西周古玉鸡骨白鉴定方法?
所谓鸡骨白玉器,顾名思义,是指玉器已钙化变成鸡骨头一样的白色。
有关鸡骨白玉器的形成原因,其说法不一:
有说古玉器埋在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等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故称之为“鸡骨白”或“鱼肚白”;
有的说古玉埋在地下,与墓坑中有机陪葬品有关,由于这些有机物腐烂时放出的热量,玉器长期处于微热之中,致使钙化发白、发黄;
还有的说玉器埋在地下,受到古尸水的腐蚀而逐渐形成。
总之,以上这些观点,均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总的看,还是像杨伯达先生所提出的那样,“鸡骨白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受氢氟酸使然”。
从实物观察鸡骨白古玉特征:
一是无论钙化到何种地步、仍保持有一种玉质的可见性,其质地的硬度大打折扣,仍保存有原始生长的纹理感觉。
二是透明度明显下降,相当一部分鸡骨白不透明,少数在强光下有透光效应。
三是鸡骨白玉器身上还有存在有一种自然美、原始美、神韵美。
如何鉴定和田玉的真假?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籽玉是山料的6到8倍。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产于冰雪覆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籽玉可匹敌的。
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令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认造型纹饰: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上品。造型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三:分析工艺: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
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因此制造一件优良玉器就越难成功,价值自然就越高。 四:尽量选购皮色子玉: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了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称为得宝。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来,同等的带皮色的子料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仔料贵得多。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
古玉关公怎样鉴定?
看色泽光泽,双手掂重量,强光照射,鉴定证书。
评论已关闭!